欧洲的军火库现在有点尴尬,俄乌冲突一打,大家猛然发现,冷战后几十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真到要扩军的时候,自家的工厂却跟不上了。就在这时,土耳其突然冒了出来,成了欧洲防务圈里的香饽饽,它的弯刀,似乎已经磨得锃亮。
最近这事儿闹得最凶的,是德国总理默茨都准备亲自跑一趟安卡拉。这可不是小事,前面外长瓦德普尔刚走,总理后脚就跟上,摆明了是有大事要谈。这背后,牵扯的是欧盟上千亿的军备大单,北约的防务团结,还有土耳其跟希腊几十年解不开的死结。
欧洲很急,土耳其有货
欧洲各国现在是真的急了,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军备重建计划已经拉开,但问题是,想造家伙,生产线不够啊。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土耳其成了最热门的合作对象。去年六月,欧盟和土耳其就搞了三年来头一回防务会谈,核心就一个:看看土耳其能帮上什么忙。
别说,土耳其还真不是吹的。过去十年砸下的重金,现在全变成了硬邦邦的实力。从自主武器到智能弹药,高价值产品都能捣鼓出来。去年国防出口额就干到了71亿美元,目标是2028年冲到110亿。
最出名的就是他家的无人机。不管是在乌克兰,还是叙利亚,或是纳卡冲突,土耳其无人机都出尽了风头。有美国智库统计,2018到2023年全球卖出去的无人机,三分之二都是土耳其造的。拜卡尔公司的TB2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敲掉了不少俄军装备,波兰早就下单买了24架。
土耳其的野心远不止于此。第五代战机KAAN正在研发,计划2028年服役,这可是全球没几个国家能玩得转的高端货。上个月,土耳其最大的国防企业阿塞尔桑还亮出了自家的“钢铁穹顶”式防空系统。加上本就是出口大户的装甲车,比如去年卖给罗马尼亚那笔8.59亿欧元的单子,土耳其的军工超市简直琳琅满目。
一票否决,希腊的“紧箍咒”
欧洲有需求,土耳其有产能,这合作本该一拍即合。东欧和巴尔干国家早就行动起来了,波兰、克罗地亚、罗马尼亚这些欧盟成员国,买起土耳其无人机眼睛都不眨。有些国家还搞起了本土化生产,罗马尼亚引进了装甲车生产线,匈牙利更是直接跟土耳其公司合资建厂。
可当合作想往深水区走,问题就来了。欧盟搞了个1500亿欧元的军备更新计划,土耳其看得眼馋,但这个基金目前只对欧盟企业开放。土耳其想进来,就必须所有成员国点头同意。
这时候,希腊站了出来,手里攥着一票否决权,给土耳其念起了“紧箍咒”。雅典的条件很明确:土耳其必须先撤销1995年那项军事威胁决议。当年希腊想把爱琴海领海扩大到12海里,土耳其议会直接放话,你要是敢这么干,就可能引发军事行动。这个历史旧账,成了今天卡住土耳其脖子的手。
不光是希腊,塞浦路斯也因为领土争端坚决反对。法国更是把土耳其看成防务领域的竞争对手,不想让他进来分蛋糕。甚至在德国国内,都有不少声音担心会过度依赖土耳其。正如土耳其防务专家埃格利所说,有些欧洲国家就是故意拖着。
两头下注,土耳其不傻
面对希腊的阻挠和欧盟的犹豫,土耳其可没干等着。它玩起了双线操作,一边绕开欧盟核心,一边又努力往里钻。
一方面,它跟英国打得火热。最近刚签了合同,要买英国皇家空军退役的12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这批飞机虽然是“二手货”,但能快速增强土耳其的空中运输能力,性价比极高。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是在向北约的英语国家盟友示好,稳固自己在北约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土耳其把宝押在了德国身上。德国外长瓦德普尔跑到安卡拉,核心就是想当个和事佬。他反复强调,欧洲安全和北约团结是一回事,希腊和土耳其这两个地中海的伙伴,必须共同面对俄罗斯的威胁。德国的态度很明显,就是想推着土耳其和希腊和解,好让土耳其顺利融入欧盟的安全框架。
结语
所以,接下来几周德国总理默茨的土耳其之行,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要是双方真能敲定些具体的合作,或者在化解与希腊的矛盾上取得突破,那土耳其在欧洲防务体系里的地位将彻底稳固。如果谈不拢,那这条路恐怕还得走很久。
但不管怎么说,土耳其已经按下了快进键。它的无人机已经飞遍了欧洲的天空,军火订单也源源不断。它不再是被动接受安排的角色,而是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利益。欧洲到底是要选择“土耳其制造”来解燃眉之急,还是继续被内部的政治分歧拖累,这出大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