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导体材料领域
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材料环节,中晶科技与有研新材凭借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展现出惊人的成长爆发力。
中晶科技(003026.SZ)以半导体硅材料及功率芯片为核心赛道,其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84.47%,成长动能显著。公司在技术层面掌握两大核心竞争力:一是磁控直拉法(MCZ)拉晶技术,能精准控制硅晶体的纯度与均匀性,为后续芯片性能打下基础;二是金刚线多线切割工艺,可高效将硅棒加工为薄片,提升材料利用率与生产效率。依托这些技术,中晶科技构建了从晶棒到研磨片、抛光片再到功率器件的全产业链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功率二极管、晶体管、大功率整流器等关键元件,下游客户覆盖微波炉、激光打印机等消费电子设备制造商,形成了“技术-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有研新材(600206.SH)则在集成电路材料领域多点开花,其预告净利润增幅达240.00%,成长速度令人瞩目。公司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领域:其一,国内率先突破12英寸硅片技术研发,打破海外垄断,为高端芯片制造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其二,铜系、钴、钽等高端靶材通过国际先进逻辑芯片与存储芯片客户验证,产能正快速释放,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其三,控股股东作为全球最大晶圆再生制造企业,市占率高达30%,为公司提供技术协同与市场资源支持。此外,其核心技术曾获中国专利金奖,彰显了深厚的研发实力。
二、分立器件与功率半导体
分立器件与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设备的“电力心脏”,闻泰科技在此领域展现出全球竞争力。
闻泰科技(600745.SH)聚焦MOSFET、GaN(氮化镓)、SiC(碳化硅)、IGBT等核心功率器件,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317.00%,业绩增速领跑行业。作为2023年全球第三大功率分立器件厂商,公司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车规级产品占比高达62.03%,客户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深度绑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高增长红利;二是采用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整合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环节,实现品质管控与成本优化;三是90%的产品符合车规级严苛标准,且SiC二极管已实现量产,凭借其高频、高效特性推动产品毛利率持续提升,巩固市场地位。
三、半导体设备
半导体设备是芯片制造的“工业母机”,金海通在测试设备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
金海通(603061.SH)专注于半导体测试分选机业务,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11.71%,成长势头稳健。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产品覆盖封测厂、IDM企业及芯片设计公司等全产业链客户,且已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全球化布局初显。公司的测试设备在汽车电子、5G通信等高速增长领域深度应用,尤其在高端芯片测试需求上,技术适配性强,能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试标准,为芯片良率提升提供关键支撑,成为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重要力量。
四、数字芯片设计
数字芯片是信息处理的“大脑”,多家企业在细分领域展现出领先优势。
瑞芯微(603893.SH)主打AIoT SoC芯片(智能应用处理器),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95.00%,是国内AIoT芯片领域的领军者。其RK系列处理器凭借高性能与低功耗特性,广泛赋能汽车电子(如车载娱乐系统)、机器视觉(如智能摄像头)、智能家居(如智能音箱)等场景,客户涵盖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深度融入万物互联生态。
澜起科技(688008.SH)专注于内存接口芯片,尤其在DDR5 RCD/DB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市占率达36.8%,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2.36%。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前瞻性:DDR5第二、三代芯片出货占比持续提升,PCIe 5.0 Retimer芯片加速放量,同时深度参与JEDEC(全球半导体标准组织)标准制定,其DDR4全缓冲架构技术获国际专利,奠定了全球技术话语权。
炬芯科技(688049.SH)深耕智能音频SoC芯片,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22.28%。公司的蓝牙音频芯片市占率领先,终端客户包括索尼、华为、小米等,广泛应用于TWS耳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品。其低功耗技术突破显著,在保证音质的同时延长设备续航,加速了高端音频芯片的国产替代进程。
思特威-W(688213.SH)聚焦CMOS图像传感器(CIS),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80.00%。作为全球安防监控CIS市场前三的企业,其产品已应用于大华股份的监控设备、大疆无人机的视觉系统等。公司的超宽动态范围技术适配车载视觉场景,可在强光、逆光环境下清晰成像;近红外感度的提升则拓展了机器视觉新场景,为工业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关键视觉支撑。
泰凌微(688591.SH)是全球物联网芯片品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267.00%。其芯片覆盖智能零售(如电子价签)、医疗健康(如远程监测设备)等多元场景,客户包括阿里、涂鸦智能等平台型企业。核心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蓝牙、Zigbee等无线通信协议上实现技术突破,加速了物联网芯片的国产替代。
恒玄科技(688608.SH)是TWS耳机主控芯片的龙头企业,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6.45%,客户覆盖三星、OPPO、小米等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公司的AI语音交互芯片已导入智能家居领域,支持远场语音控制;超低功耗技术领先行业,可适配AR/VR设备的续航需求,成为消费电子与智能穿戴领域的核心芯片供应商。
五、模拟芯片设计
模拟芯片是电子设备的“神经末梢”,在电源管理、传感器等领域不可或缺。
芯朋微(688508.SH)专注于电源管理芯片(PMIC),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4.00%。其家电PMIC产品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客户包括美的、格力等家电巨头;工业级产品成功突破光伏逆变器市场,凭借高低压集成技术平台降低设备功耗,性能对标国际品牌,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在新能源与工业控制领域打开增长空间。
芯动联科(688582.SH)深耕MEMS惯性传感器(陀螺仪/加速度计),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99.37%,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高精度MEMS传感器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微型化难题,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身姿态控制)、工业机器人(运动精度校准)等场景,技术通过军工认证,在高端装备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性。
六、集成电路制造
集成电路制造是芯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晶合集成在晶圆代工领域快速崛起。
晶合集成(688249.SH)专注于150-40nm制程的晶圆代工业务,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8.55%。作为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厂,公司在显示驱动芯片(DDIC)领域市占率全球前五,深度绑定面板产业优势;同时积极拓展MCU(微控制器)、CIS(图像传感器)、PMIC(电源管理芯片)等平台,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元领域。其车规级工艺已通过认证,为切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奠定基础,持续提升制造产能与技术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