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春天,朝鲜战场的空气里弥漫着火药味。
刚刚从长津湖极寒地狱中爬出来的第九兵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一头扎进了第五次战役的熔炉。
兵团司令宋时轮发誓要一雪前耻,带领部队重振雄风。可战局的发展,却让他心急如焚。
美军仿佛开了天眼,志愿军最拿手的穿插分割战术,这次竟然处处碰壁,完全失灵了。
老套路不灵了
原来,新上任的美军总指挥李奇微,早就把志愿军的战术摸了个透。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挨打,而是构建了三道严密的防线,中间塞满了重火力。
志愿军从任何一个点突破,都会立刻遭到两翼的疯狂夹击,根本无法撕开缺口。
更要命的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实在太脆弱了。
战线一拉长,全靠人背马扛的弹药和粮食就跟不上了,部队打着打着就得饿肚子。
致命反击和生死渡口
一个多月的苦战毫无进展,部队已是强弩之末。宋时轮心如刀割,却只能下令:全线撤退!
但李奇微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算准了志愿军弹尽粮绝,立刻发动了大规模反攻。
无数装甲车和坦克,在飞机的掩护下,像钢铁猛兽一样扑向北汉江,企图抢占渡口,把志愿军主力彻底包围。
局势瞬间万分危急!第九兵团的二十军和二十七军近7万人,还被堵在北汉江南岸,命悬一线。
而撤退的队伍乱作一团,指挥部甚至联系不上前线部队,宋时轮急得焦头烂额,却毫无办法。
一声怒吼定乾坤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撤退到华川湖一带的队伍突然停住了。
一辆运载榴弹炮的卡车,不偏不倚地陷进了泥坑,死死堵住了唯一能行军的山路。
后面黑压压的大部队全被卡住,进退两难。
这时,一辆吉普车疾驰而来,车上跳下一位将领,他的右臂袖管空空荡荡。
他就是二十军副司令廖政国。
“怎么不走了?”他皱着眉问。
“炮车陷住了,拉不出来!”
廖政国看了一眼身后越来越近的炮火,当即怒吼:“这都什么时候了?敌人马上就追上来了,赶紧把车推到山谷里去!”
战士们都愣住了,那可是宝贵的重武器啊!
“一切后果我来负责!”廖政国斩钉截铁地命令道。
一声令下,战士们只能含泪将榴弹炮推下深谷。道路,终于通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在部队准备渡河时,敌人的炮弹呼啸而至。
廖政国心里咯噔一下,他瞬间明白,敌人的目标正是这个渡口。
此时与指挥部完全失联,是带着自己的58师赶紧过河,还是留下来掩护后续大部队?
他冷静地根据炮火频率判断,追来的敌人并非主力,只是一个炮兵营。
一个无比大胆的决定在他脑中形成:不跑了,留下来打!
他立刻命令58师师长黄朝天,就地展开华川阻击战,为兵团主力过河争取时间。
在地形和敌情完全不熟的情况下,58师硬是凭着血肉之躯,在高地上与敌人鏖战了整整五天五夜。
结语
正是这宝贵的五天,让被堵在南岸的数万大军得以安全渡过北汉江,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灾难。
当宋时轮终于联系上58师,得知廖政国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主动阻击,稳住了整个战局时,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战争是庞大而冰冷的机器,但在这台机器中,一个人的果断、勇气和担当,有时真的能改变数万人的命运。
廖政国那一声怒吼,不仅是推下了一门炮,更是为整个兵团推出了一条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