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这么魔幻,比聆风的仪表盘上那微妙的误差还要魔幻。有人没事爱研究股市,有人痴迷于斗蛐蛐,也有人,乐于研究哪款电动汽车值得买——毕竟,酒肉都涨价,打工人千挑万选,被岁月盘剥之后,只想在电动车里找到点“续航力”。说到续航,还有比日产聆风更“宜家宜商”的选择吗?那玩意儿就是民用电车里的康师傅,买不起特斯拉,瞧不上比亚迪,还有什么比一辆二手聆风更能体现“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
先别急着掏卡——你以为的“靠谱小可爱”,其实也有摇摇欲坠的过去。就像有些人活到中年才发现,这世界上还有比自身发际线更不靠谱的,是自己高中同桌的P2P理财推荐。
我们不妨先聊聊那些被业界媒体拼了命夸、用户吹上天、二手市场标王,堪称日产自来水军亲妈的聆风:什么2023、2022、2021、2020,再远点有个2017。往新里看,无论里程、配置、电子花活,还是造型颜值,那叫一个日新月异。2023款聆风简直就是为“穷人也需要尊严”量身定制的福音:你有两种配置,两种不同电池,一个29K美元亲民价,另一个37K美元满足你对“Plus”的虚荣。低一点的续航149英里,高一点的215英里,人要是通勤,足够把领导骂人的音频从家里听到公司再听回来,顺便还不怕掉线。
2023的聆风,你可以期待技术混搭、外观升级,甚至日产头像能夜里发光(比我朋友圈里昏黄自拍还抢眼)。看数据,编辑说它快4.1~4.5分,JD Power分也七十几,总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馀”,但人家靠的不是耍花活,而是“一个便宜三个爱”。有钱上特斯拉、无钱买聆风,咱就是要那种既拉风又不怕亲戚借走不还的踏实感——哪怕隔壁特斯拉早上网约了个维修,咱也能安安心心蹭着家门口二级电卡慢慢冲。
什么操控体验?兄弟,虽然没保时捷灵魂,但e-Pedal真香!刹车一踩,屁股平稳到我妈都不唠叨,续航够通勤,配置够日常,开着不丢人,修起来也不肉疼。你指望空间比MPV大么?也没到那疯狂程度,但比堵车时赶地铁的空间还是充裕好几倍。座椅撑腰,后备箱成家立业都能堆点啥。视野呢,后顶棚柱有黑点,倒也不至于一脚栽沟——只要不玩抖音开车,安心点。
聊完2023,2022的数据没啥改头换面,只不过配置组合多点,对那些在选购上没主意、纠结星人来说很贴心——这就是:“十万预算买车,不如九万九买心安理得。”标配三级快充,极速充电你追不上超人,也比共享单车省事。安全五颗星,多气囊,自动刹车,活脱脱一台移动的安全垫,否则保险公司也不答应。什么刹车不灵、碰撞不稳那些烦恼,你尽管交给工程师操碎的心。
不过咱也不是瞎吹的。人说聆风内饰科技感一般,触屏质感像小米山寨货,但胜在能用、操作不烧脑。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跟你手机亲兄弟,操作就像跟前女友微信互删一样简单明快。多几千块上SV Plus、SL Plus,驾驶辅助懒人必备,什么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远光灯变魔术。舒适平分秋色,不会让你觉得“吊打”豪牌,但也没有让你坐上去想死的冲动。
老兵也有市场。2017款聆风属于“早生贵子型”,再怎么说也是第一代的最后体面。新款买不起,二手买这个,保准让你体验“曾经沧海难为水”。107英里续航别指望跑滴滴,但市区通勤稳得很。安全功能是上世纪版本,勉勉强强不算抠。至于性能,十秒多破百不提也罢,好歹安静。配置嘛,不是你存款的绊脚石就算及格,车窗大、座椅高,这对脖颈退化的中年人是福音。缺点?指哪儿都有,但价格也就那样了。比如后排空间被设计师当成夹心饼干切割,储物空间和精神空间一样——聊胜于无。
再往前,2020、2021也是主力硬通货。安全防护用上了“量大管饱”,外加配置升级,几万价差还是要自己掂量。动力不追求秒天秒地,但足够应付“中年危机”,开得起,保得住,养得少。Apple CarPlay加持,说不好听就是个“老友记”翻版,技术够用就行。变速杆看起来像个迷你高压锅,反正不要脸就真香。油门平顺,不至于像某些燃油老车,让你不敢拉女友上高速。再说空间,也堪用,但想塞进一架钢琴——那还不如选货拉拉。
当然,也不能光跟你嘚瑟“买它!买它!”——多少人魂牵梦绕,结果一脚踩进坑里。聆风的黑历史不比相亲失败的次数少,尤其是2011, 2012, 2013, 2015,再加个2018(对,第二代引发的中年危机型)……真是见证了“失败才是成功之母”的产业洗礼。
先说“先烈”2011,敢问“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想啥呢?那会儿的聆风就像大跃进时期的红旗牌电视——技术落地归技术落地,“电池掉毛”才是真的,保修期一过,续航缩水给你打个样;安全气囊、轮胎寿命、电气故障轮番来,简直是五味杂陈。保险公司都不想赔,人心惶惶,哪个毛孩敢买?
2012还是那个配方,刹车系统开局就让你手心冒汗。停车踩刹车抖动,像地震;开也开不快,停也停不下。充电有点小性子,时灵时不灵,电机、逆变器、主控芯片个个想歇菜。碰到冷天,电池比北方老头的膝盖还娇气。市场上的投诉如潮,机械师泪流满面。媒体说改进?真以为打补丁就完事了?
2013,别提有多狼狈,还敢玩安全系统。像是设计师加班太多,制动失灵、防抱死告警、气囊罢工,还时不时跟你约个电子问题的小会。不提还凉快点,一提让人头皮发麻。你以为只要不下雪就没事了?太天真了,这破电池低温续航直接阉割,电热器一开,掉电比手机刷视频还快。适合的人群?荒野求生专家,或者开车就琢磨怎么靠边停车的心理学家。
2015款呢?当年日产下狠手要升级智能制动,结果是变得更“哪都智能,就是刹不住”。刹车双脚踩不过秦桧,踩了十几米才停下来,前方小猫小狗绕路走。什么制动咔哒声、仪表盘警告、84英里续航,想赖都赖不掉。安全堪忧,日常勉强。
2018本以为彻底翻篇,实际上只是抹点粉底液加个滤镜。样子好看,比上一代“吓人”少点,可电气、刹车问题没到“洗尽铅华”的境界,早期批次还是躲远点好。值得买?精打细算、跑小单、偶尔用用还行,大刀阔斧买回家压力得自己背。
说到底,几年下来,聆风是那种看起来咸鱼、实则没躺平的人设。新款的确靠谱、配置够用、续航过硬,适合大多数不想跟科技新闻赛跑的普通人。老款嘛……谁用谁知道——就像上过的网恋对象,擦亮眼睛再下单,否则你以为是淘货,实则是淘宝“最大漏洞买入价”。买得起的年头,体验感还真像刚毕业的自己:不敢烧钱,只想不出错。
结尾就不鸡汤了。选聆风,不是图人见人爱,是图遇到问题还能自我解嘲,毕竟“日子会好起来”,只说了一千年,能不能好——全看你买的是哪一年的日产聆风。安全气囊不能保你头铁不碰高压线,电池寿命不替你多活十年,盯着参数买不如问问自己:这钱花得,够不够冤?
看世间万象,有人谈恋爱,有人炒股,有人天天研究聆风。人生总归如此——选择一款车,就和选择生活:别指望全都圆满,更别指望日本师傅为你的人生兜底。没头脑的2011,躲远点。精打细算的2023,狠狠冲。至于别的年份,随你心情,横竖都是颗电池撑着,油也加不得,气也生不得。谁能想到电动车时代,一个不起眼的聆风,竟然教会我们了知足、认怂与自我安慰的全部哲学?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