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诺格勒那边,乌军被俄军围得死死的,眼看着就要扛不住了。这个节骨眼上,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跑到前线去了,说是要亲自指挥解救被困部队。听起来挺英雄主义的,可实际情况呢?恐怕没那么简单。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说法,瑟尔斯基还跟泽连斯基立了军令状,拍着胸脯说要解开波克罗夫斯克那个包围圈,甚至还放话要把主动权抢回来。话说得挺满,可问题是,现在乌军那个处境,光靠嘴上说说管用吗?更关键的是,内部传出来的消息可不太乐观。据说乌克兰高层对这个方向的战局已经不抱啥希望了,瑟尔斯基这次往东部跑,说白了就是顶着政治压力不得不做个样子罢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要求瑟尔斯基组织突围行动,把被困的部队救出来。瑟尔斯基也不傻,直接泼冷水说手里没足够的预备队,硬来只会白白送人头。两边没谈拢,瑟尔斯基还是得去前线走一趟,证明自己尽力了。你品,这是不是有点无奈?等他从前线回来的时候,估计也就是该交出总司令位置的时候了。
咱们来看看米尔诺格勒那边到底什么情况。这地方在波克罗夫斯克东南方向,两个城市之间就隔着不到6公里的公路,形成了一个战术上的口袋。俄军从北边推进到新格里戈里耶夫卡,南边又插到了谢利多沃,西边还用炮火封锁乌军的补给线。三面合围,这不就是瓮中捉鳖的节奏吗?
米尔诺格勒算是乌军在这个区域的防守核心了,现在有第47机械化旅和第59摩步旅的残兵在那守着。可问题是,补给上不去,天上又被压制住,无人机还不停地轰炸,乌军伤亡越来越大。唯一能撤退的路就是一条经过波克罗夫斯克通往巴甫洛格勒的M04高速公路,可这条路也经常被俄军骚扰。俄军的战术很明确:一点点压缩空间,切断补给,把米尔诺格勒活活闷死。
面对这个局面,瑟尔斯基真不是什么救世主。咱们看看他的履历,这人是苏联军校出身的,在地面部队干了很多年,顿巴斯战争、基辅保卫战、哈尔科夫反攻他都参与过。2022年的时候,他因为成功指挥北部防线拿到了“乌克兰英雄”称号,外界都觉得他是个实干派,比扎卢日内还懂陆战。
去年2月,他接替扎卢日内当了总司令。这个人事变动被很多人看作是泽连斯基清理军方独立派的信号,想把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瑟尔斯基上任之后,日子可不好过。西方援助越来越少,征兵困难得很,战线拉得老长,弹药又紧缺。他本来想搞区域性收缩、机动作战,保留点兵力,可政治层面不同意。总统办公室要求他在东部好几个地方死守,结果呢?各条防线相继崩了。
阿夫杰耶夫卡那次失利之后,瑟尔斯基就压力山大了。现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又出事,他已经从所谓的英雄变成了替罪羊。这次亲自跑到前线去,说是指挥作战,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就是做做样子。
从战术上讲,米尔诺格勒现在的战局已经没啥主动权了。乌军根本凑不出足够的兵力突围,连维持现有兵力都费劲。俄军已经形成了包围态势,用高密度的炮火压制乌军调动,再配合侦察无人机和FPV无人机穿插打击,乌军就算想小股突围,代价都高得吓人。
这种情况下,就算瑟尔斯基坐镇前线又能怎么样?他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突破口来。再有本事的指挥官也得有资源才行,可这恰恰是乌军最缺的东西。兵力不够、弹药不足、补给跟不上,空有指挥才能也白搭。
说穿了,现在大家都在演戏,谁都不想背这个锅。瑟尔斯基能做的,就是演好自己的角色,然后老老实实背锅。他毕竟不是总统,没法改变大局。叶尔马克那边要求他强攻救人,他说没兵力会失败,可政治压力在那摆着,不去不行。去了能不能解决问题?恐怕他自己心里也有数。
这事儿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不小。军事决策本来应该由专业人士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可现在政治因素掺和得太多了。总统办公室要求在东部多个地点死守,为的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可这在军事上根本不现实。兵力不够还要分散防守,结果就是哪都守不住。
再说征兵问题。乌克兰现在征兵越来越困难,年轻人要么跑国外去了,要么想方设法躲征兵。前线部队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单位都残缺不全。没有足够的兵员补充,再好的指挥官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弹药补给就更不用说了。西方援助一直在缩水,国会那边扯皮,援助包迟迟下不来。前线部队经常出现炮弹配额不够、防空导弹紧缺的情况。俄军可以用炮火覆盖压制,乌军只能省着用,这仗怎么打?
瑟尔斯基这次去前线,恐怕也就是走个过场。回来之后该怎么交代?如果米尔诺格勒守不住,他肯定要担责任。可这个责任真的该他一个人扛吗?战略决策失误、资源分配不合理、政治干预军事,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是关键?
有意思的是,泽连斯基当初换掉扎卢日内,就是因为两人在战略上有分歧。扎卢日内主张战略收缩、保存实力,泽连斯基不同意,觉得这会影响士气和国际形象。现在瑟尔斯基上来了,结果呢?他也想收缩防线、机动作战,可还是被否决了。这不就等于换汤不换药吗?
军方和政治层面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军事专业人士看到的是实际困难和战场形势,政治人物考虑的是民意、国际舆论和政权稳定。两边的出发点不一样,做出的决策自然也不同。可问题是,战争最终还是要靠军事手段来解决,光靠政治姿态顶不住俄军的炮火。
米尔诺格勒这个事,大概率是守不住了。俄军三面合围,乌军补给线被切断,就算瑟尔斯基亲自指挥也回天乏术。等这个城市失守之后,波克罗夫斯克的压力会更大。整个东部防线可能会出现连锁反应,一个点崩了,其他地方也会跟着出问题。
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双方都消耗巨大。乌克兰的人力资源和物资储备越来越紧张,俄罗斯虽然损失也不小,但体量摆在那,耗得起。长期拉锯下去,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可从政治上讲,泽连斯基现在也不能轻易让步,国内民意和西方盟友的期待都在那摆着。
瑟尔斯基现在就夹在中间,上面有政治压力,下面是严峻战局。他去前线能改变什么?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抱太大希望。这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证明领导层在努力,证明军方在尽责。可老百姓不傻,前线士兵更不傻,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情况是什么样。
说到底,这场战争的走向已经不是一个总司令能左右的了。国际局势、西方援助力度、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乌克兰国内的政治生态,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决定了战争的最终结果。瑟尔斯基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损失,争取局部的战术优势。可这远远不够。
你觉得瑟尔斯基这次去前线能解决问题吗?乌军在米尔诺格勒的部队还有突围的可能吗?欢迎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