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些事儿,你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跟三流电视剧似的。
APEC峰会那场大戏,高市早苗女士简直是自带聚光灯和BGM登场。
前脚刚跟中方代表握完手,那温度估计还没散呢,后脚转身就在社交媒体上,跟台湾那边的人勾肩搭背,还特意给人家安了个“台‘总统府资政’”的头衔,生怕全世界看不见。
这操作,怎么说呢,就像俩小孩刚约好不打架,其中一个转头就往对方新买的书包上画了个王八,又蠢又坏。
这一出,直接把所有人心里的那点小九九全给摆桌面上了。
之前大家还纳闷呢,她老人家登基,中方怎么连个客套的贺电都懒得发?
这下好了,答案自己蹦出来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沉默就是最响亮的回应。
咱把镜头往回倒倒。
这次峰会上,对岸那伙人最想见的,其实是那个重出江湖的发型总监——特朗普。
结果呢?
老特那边连个眼神都欠奉。
你不得不服,这老哥在台湾这个火药桶上,走位那叫一个风骚。
他那个团队,每次开口前都得拿个小本本算半天风险值,绝不为了一时嘴爽,把自己下半辈子搭进去。
什么叫战略定力?
这就叫。
反观高市早苗,她就像是开着一辆破车,看见红线非但不减速,还一脚油门踩到底,生怕撞不响。
这哪是搞政治,这分明是碰瓷式外交。
要理解她为啥这么“勇”,还得从她的“老板”安倍晋三说起。
安倍这人,一辈子都在玩平衡木。
他最爱挂嘴边的词儿是《易经》里的“君子豹变”,意思是要灵活。
搁他自个儿身上,就是“军事安保靠大哥美国,发财致富靠邻居中国”。
执政那几年,一边跟美国大搞军事演习,那频率比健身房教练都勤快;另一边又在RCEP框架下,跟中国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但他留了一手,就是那句著名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
这句话像个幽灵,一直在中日关系上空飘着。
安倍精得很,他知道像高市这种角色,是个完美的“政治符号”。
把她推到台前,用她那身极右翼的皮囊和激进的言论,去吸引那些特定的选票,同时自己还能在后面保持个战略模糊的体面。
说白了,高市就是安倍手里的一根搅屎棍,用来搅混水,但方向盘,始终在安倍自己手里。
可人算不如天算,安倍突然下线,直接把日本政坛这锅精心熬制的“权力平衡汤”给打翻了。
麻生太郎那伙人把高市扶上马,估计是觉得这根棍子还能接着用,却忘了,当工具人坐上驾驶座,她可能连油门和刹车都分不清。
果不其 L,高市内阁的支持率跟自由落体似的,仨月就从48%砸到了39%。
老百姓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谁是真材实料,谁是花拳绣腿。
在APEC峰会上,她那套“社交达人”的表演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一会儿想尽办法挪凳子往印尼总统身边蹭,一会儿又热情奔放地去搂智利总统,浑身都在说:“看我!快看我!”
结果因为用力过猛,把国际外交礼仪忘了个干净,反倒成了私底下的笑柄。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身份焦虑。
一个长期被当成“政治符号”和“女性代表”的人,突然被推到决策者的位置,她急于证明自己,结果往往是动作变形。
更要命的是,她这一系列变形动作,可能会让整个日本跟着买单。
现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得正火热,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材料,有多依赖中国市场?
数字是冰冷的:出口占比分别是28%和34%。
有机构早就模拟过了,政治上这么一通瞎搞,把经济合作的饭碗砸了,日本的GDP增速可能就得掉个0.5到0.8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多少普通家庭的生计?
别指望美国会来当救世主。
华盛顿玩的是“离岸平衡”,乐于看见亚洲内部互相牵制。
2023年美日之间那67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明晃晃地摆在那儿。
生意就是生意,美国人凭什么为了日本的政治冒险,牺牲自己的真金白银?
说到底,日本这个国家,骨子里那种“半殖民半封建”的底色一直没褪干净。
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就是最好的例子,一纸协议,日元被迫升值43%,直接戳破了房地产泡沫,换来“失去的三十年”。
如今,日本政府的债务高达GDP的263%,早就资不抵债了。
一个经济上如此脆弱的国家,在外交上哪来那么多反复横跳的空间?
安倍那套“战略模糊”虽然饱受诟病,但好歹维持了中日关系这艘大船没彻底翻掉。
高市早苗呢,似乎只学会了安倍的鹰派姿态,却没学到半分他“豹变”的圆滑。
如果她继续把“极右翼符号”这个标签焊死在自己身上,那中日关系可就真要朝着“安全上对抗,经济上脱钩”的死胡同里一路狂奔了。
到时候,日本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恐怕就真的成了一枚弃子,代价之高,远不是几场政治秀能弥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