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在五公里的跑步赛中,稳稳地站在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更没想到这一切的起点竟然是我妈的“操家伙”训练。
是的,连队的连长夸我是一块“好料”,说我这个无线兵跑得比有线兵还快,怎么说也算是种肯定吧。
可连长他怎么知道,这些跑步的本事,背后可都是我妈从小“摧残”出来的。
回想起小时候的我,哪有什么孩子的快乐?
不对,这样说有点过分,应该说,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放松时间”。
你知道,其他小孩放学后会去踢球、打游戏、看动画片什么的吧?
我倒好,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做“体能强化训练”。
说实话,每次在外面玩耍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好像永远有一双眼睛盯着我,让我觉得这事背后有种奇怪的使命感。
“跑,别停!”
我妈总是这么说,语气一点不容许反驳。
我妈是个不折不扣的战术大师,搞得我仿佛天天在进行特殊训练。
我的运动装备也不奢华,简直是简陋到让人怀疑人生的地步。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赛跑,我妈看着那群孩子冲刺完后,才兴奋地拍拍我的肩膀:“好,至少你跑得快,跑得猛。下次继续。”
那种压力让我很怀疑人生,难道这是我妈为了让我跑得更快而拼命练习?
不过,当时我也只是笑笑,心里默默抱怨:行,行,您是大人物,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然后,兵役来临了。
我们连队的跑步测试,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之一。
五公里,真的是一场活生生的“体力劫难”。
不过,我妈的“操家伙”训练似乎还真管用。
每次我跑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总能在心里听见妈妈的声音:“不行,不能停,回去就给我加练!”
渐渐的,其他队员都开始佩服我这份爆发力和耐力,连长也忍不住给我点赞:“这小伙儿,果然不简单,跑得比有线兵还快!”
可你知道吗,连长看不到的事,我自己却最清楚。
我并非天生跑得快,我只是从小被“训练”出来的。
五公里,我能跑到第二,是因为我妈在家那种“无微不至”的陪练,每一次都让我的极限不断突破。
我常常思考,训练这些日子,它给我带来了什么。
是体力的强健?
是耐力的提升?
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对。
真正的变化,藏在每一次被推向极限时内心的抗拒和接纳之间。
我早已学会了超越自己,学会了在压力下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这不单单是体能的磨砺,还是心理的历练。
我曾见过很多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放弃。
很难想象这些人如果站在五公里赛道上,他们是否也能像我那样咬牙坚持。
不过,过了这么多年,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成年人的世界里,谁也不可能逃避那份“必须完成”的责任。
而我学到的,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如何在无数次跌倒后依然能站起来,继续前行。
再回到我妈,她的“操家伙”教育,虽然在当时让我厌烦不已,但如今的我,真心感激这段“特殊训练”。
它让我理解了那些父母想要通过“严格”赋予孩子的力量,不是要让孩子为难,而是让他们学会应对生活中不期而至的挑战。
“当你受尽了苦,世界才会给你点甜。”
这句话,早在我跑五公里的时光里就被深深刻在心里。
这个过程就像跑步一样,痛苦、汗水、喘息,最终换来的是超越自己之后的那一刻轻松。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在压力中磨砺,在挑战中蜕变。
至于连长的那句“你是块好料”的夸奖,我当然乐得受之,但我知道,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是妈妈的坚持和我自己的努力。
如果问我妈如何看待这些成就,她一定会淡淡地说:“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只是看到了结果,没看到我当年没日没夜地陪着他做的那些个练习。”
人们总说母爱伟大,我说,是的,但伟大背后更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力量。
而这个力量,也许就是成就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
你呢?
在你的人生跑道上,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操家伙”式的磨砺?
是否也有过某个看似普通的人,在背后默默给你加油、推你一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