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杰律,不是Jerry;喜欢用有趣有料的方式分享法律知识~
老实说。。。我真的有点懵。
昨天晚上11点,老板突然打电话过来,声音里带着那种。。。怎么说呢,就是要爆炸的感觉:“小王啊,这个社保新规你看了没?网上都传疯了,说9月1日就要实施,我们公司怎么办?你明天给我个完整的应对方案。”
挂了电话我就开始头疼。。。
说实话,刚入职半年的我,面对这种事情真的有点手足无措。什么社保缴费基数调整,什么法律风险,听起来就很复杂。但是老板那语气。。。我懂的都懂。
凌晨2点,我终于搞明白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缴费基数这个事儿。
根据最新规定,各地都在调整2023年社保缴费基数。比如上海直接调到了36549元/月的上限,下限也涨到7310元/月。我算了一下,我们公司现在按最低标准给员工缴费,这一调整。。。成本直接上升20%以上。
更要命的是,《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看到这条我就知道。。。逃不掉了。
但是真正让我睡不着的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公司有个很普遍的操作:给员工按最低基数缴社保,然后工资表上做一些。。。你懂的调整。现在想想,这个风险可能比我想象的大。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写得很清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倍到三倍的罚款。。。我光想想就觉得心慌。
更可怕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多企业都忽略的点
社保稽查这个事儿,现在真的很严。
我查了一下,现在人社部门和税务部门联合稽查,他们有权调取企业的工资表、银行流水、个税申报记录。如果发现工资和社保缴费基数严重不符。。。
如果企业通过伪造工资表、虚报缴费基数、虚构参保人员等手段,少缴社保费用或骗取社保基金(如医保报销、养老金等),将涉嫌违反《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规定。
虽然这条不完全对应我们的情况,但是逃避社保缴费如果数额巨大,确实存在刑事风险。
早上6点,我给老板发了一个紧急建议
第一步:立即自查
调取最近两年所有员工的工资发放记录和社保缴费记录,看看差距有多大。特别是高收入员工,如果他们月薪1万,但社保按3000缴费,这个风险就很明显了。
第二步:分批整改
不要一下子全部调整到位,这样成本压力太大。可以分三个月逐步调整,第一个月先把明显不合规的调整过来。
第三步:合规操作
参照《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第四条:“缴费单位应当按月在规定期限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申报事项包括:缴费单位名称、组织机构统一代码、地址、联系方式、缴费险种、缴费期间、缴费基数、应缴数额等。”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如实申报,不能再玩数字游戏了。
但是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没底
昨天看新闻说,江苏有家企业因为社保问题被罚了300多万。那个企业规模和我们差不多,想想就觉得后怕。
更让我担心的是员工反应。
如果我们按实际工资缴社保,员工到手工资肯定会减少。虽然长期看他们的社保待遇会提高,但短期内。。。估计会有不少抱怨。
我们财务总监昨天还说:“这个政策一出,小企业的日子更难过了。”确实,成本增加是实实在在的,但合规经营这条路,我们不走也得走。
现在最头疼的是具体操作
比如我们有几个销售,他们的提成收入不稳定,有时候月薪5000,有时候15000。按照规定,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标准给他们缴社保?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但这个“工资”到底怎么定义,包不包括提成、奖金,法条里没说得特别清楚。
我觉得。。。保险起见,还是按照员工的实际收入来缴费比较稳妥。虽然成本高一点,但至少不会有法律风险。
说到底,这次新规对我们这种中小企业影响真的很大
成本增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合规压力。以前那种“灵活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但换个角度想想,这未尝不是好事。规范的市场环境对所有企业都是公平的,至少不用担心有些企业通过违规操作获得不当竞争优势。
现在的关键是怎么平稳过渡。
我建议老板可以考虑分步实施:先从新入职员工开始按新标准执行,老员工的调整可以和薪酬体系优化结合起来,通过适当调整薪酬结构来平衡成本压力。
不过说实话。。。我现在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处理这么大的事情,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老板估计真的会让我走人。
但是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只希望我整理的这些建议能帮公司平稳度过这次调整期。
毕竟,合规经营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虽然短期内成本会增加,但长远看,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关注我,获得更多律界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