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回国后,看上北京一名女护士,周总理:真心喜欢就明媒正娶
1965年7月18日上午11点,一架波音720客机缓缓停在了上海虹桥机场上。之后,一名74岁的老人出现在了飞机舱口,老人往下一看,发现前来迎接他的人中,竟然有带着温和笑容的周恩来总理。
能让周总理亲自迎接,这位老人显然不是一般人,他正是原国民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
李宗仁回国后,受到了人民政府各方面的优待,1966年国庆节时,毛主席还专门邀请他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然而很不幸的是,虽然受到了良好的照顾,李宗仁的夫人还是在回国后不到一年就因病逝世了。
陪伴多年的妻子逝世,给李宗仁造成了不小的精神打击,为了让他早日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李宗仁的朋友们想方设法的给他介绍了很多个女孩子,结果沉浸于伤感中的李宗仁全都予以了拒绝。直到一个27岁的女护士的出现,才让李宗仁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
对这个年轻漂亮的小护士,李宗仁十分的喜欢,但是他心里也有一些顾虑,毕竟他已经是个70多岁的老人了,比人家大了整整四十多岁,两个人的结合,难免会遭人非议。
然而李宗仁没想到的是,对于他的“婚姻大事”,周总理十分的关心,专门将他找去说道:“喜欢就明媒正娶!”
那么,这个嫁给了李宗仁的护士是谁呢?她和李宗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末代总统”和“胡蝶之女”
1965年7月20日,穿着深色西装,手拿白色礼帽的李宗仁,乘坐专机从上海来到了北京首都机场。
在炎炎烈日下迎接他的,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郭沫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陈毅、罗瑞卿等政府高层领导人,以及邵力子、章士钊等民主人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人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末代总统”李宗仁和“末代皇帝”寒暄完后,在机场宣读了《李宗仁声明》:“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中,我已从从海外回到人民祖国的怀抱······”
李宗仁回国无疑是一件大事,第2天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就争相对此进行了大规模报道,全国人民在一夜之间就知道了李宗仁回国的消息。
当时,在北京通县农村医疗队里面,有一个从积水潭医院派下来的护士,叫做胡友松。当胡友松听到广播里关于李宗仁回国的报道时,眨了眨明亮的眼睛,对旁边的同伴说:“蒋介石都跑到台湾去了,国民党又从哪出来个‘代总统’啊?”
这是胡友松26年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李宗仁”这个名字,此时的她完全不会想到,这个她第一次听到名字的男人,未来竟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
胡友松,原名胡若梅。她的身世其实也很具有传奇性,因为她是我国第1代电影皇后胡蝶的女儿。不过,胡友松并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自小就跟母亲姓胡,每回问母亲爸爸是谁,胡蝶总是回答:“你没有爸爸。”
在胡友松7岁之前,跟随母亲在南京、上海等地生活,结果因为南方的气候生了湿疹,医生建议胡蝶带着女儿去北方生活。
但身不由己的胡蝶去不了北方,因此就委托曾经给张宗昌当过姨太太的沈文芝,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北方生活。
后来,胡蝶曾去过北京想带着女儿离开大陆,结果沈文芝坚决不允许,胡蝶只能一个人走了。临走之前,她曾留下一手提箱的首饰,供孩子上大学用,可惜这些钱在胡友松中学毕业的时候就被沈文芝败光了。
因为身世的特殊性,胡友松相较于同龄人更加早熟,从医专毕业后就去了积水潭医院工作,结果因为“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背景,被下放到了农村医疗队了一段时间,之后进入了复兴医院。
这一天,胡友松接到医院通知,国务院一个部委举办了一次联欢活动,要他们医院出几个人,医院方面决定让胡友松和几个医生参加。
到了联欢会地点后,胡友松遇到了从前跳舞时认识的“常人”先生。直到此时,她才知道这位“常人”先生原来就是上海知名记者和翻译家张成仁。在联欢会上,对护理工作感到胡友松请求张成仁帮自己“调动一下岗位”。张成仁听后表示:“我在北京的政界也有一些朋友,有机会帮你打听一下。”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张成仁主动找到胡友松,要了她一张“自认为最为满意的照片”,并告诉她:“你调工作的事兴许有指望了。”
又过了几天,胡友松被一辆灰蓝色的伏尔加牌轿车带到了西总布胡同5号。下车时,张成仁郑重地对胡友松说道:“若梅,今天我带你见一个大人物。”
“谁呀?”
“李宗仁。”
李宗仁的婚姻问题
1966年3月21日,李宗仁回国刚满8个月,他的妻子郭德洁就因为罹患乳腺癌不幸离世了。妻子病逝后,李宗仁的心情一直都十分的低落。为了让李宗仁早日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周总理和中央统战部还专门安排李宗仁和曾经的旧友去华东地区转了转。
但是李宗仁的情绪还是十分的低落,如此一来,李宗仁的旧友们就都明白了,李宗仁是太孤独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在美国,老伴这一走,难免患得患失,因此,大家开始主动张罗着帮李宗仁找个伴儿。
其实,自从郭德洁去世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女士给李宗仁写信,表示愿意来李公馆伺候他,甚至还有愿意以身相许的。这些人中不乏工人、知识分子、教师以及青年学生,甚至还有李宗仁旧部的遗孀,加起来有70多个。
这70多个人里面,还真有让李宗仁动心的。有个李宗仁的旧部曾给李宗仁写信,表示愿意将女儿蓉妹嫁给他,蓉妹自己也表示愿意。当李宗仁看了照片后觉得不错,给蓉妹寄去了200块钱让她来北京见面,两人见了面后也觉得合得来。
然而,当有关方面对蓉妹进行背景调查后,发现蓉妹的父亲被划为了右派,现在正在农村监督劳动。李宗仁考虑再三之后,放弃了和蓉妹结合的打算。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6月初,李宗仁的老部下程思远遇到了张成仁,交谈之时提到了李宗仁的近况。张成仁听后突然说道:“我认识一个人倒是十分合适。”
就这样,通过张成仁和程思远,胡友松和李宗仁之间产生了交集。
相较于一年前而言,此时的胡友松已经对李宗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他是指挥过台儿庄战役的英雄。因此,当程思远和张成仁带着她来到李公馆外面,才告诉她要见的是李宗仁之后,胡友松有些不知所措。
之后,胡友松在程思远的带领下进入了李公馆,见到了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深色尼龙衫的老人,胡友松知道,他就是传说中的李宗仁了。
李宗仁见到胡友松之后表现得很亲切,笑着用广西官话对她说:“欢迎,小胡姑娘,请坐。”
在这次见面中,李宗仁表现得很健谈,时不时地跟胡友松打听她的工作情况。当天晚上,李宗仁留胡友松在家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席间不停地往她的碗里面夹菜,并问胡友松愿不愿意来自己这里工作,主要就是干一些文秘之类的事情,每个月工资100元。
在当时,月薪100块钱可以算得上是高薪行业,早就想从医院辞职的胡友松当即就答应了。离开李公馆之前,李宗仁送给了胡友松一个300块钱的大红包当做见面礼。
过了几天,胡友松乘坐一辆红旗车来到了李公馆,吃过晚饭之后,李宗仁兴致冲冲地邀请胡友松一起参观李公馆。在二楼的书房里面,李宗仁郑重地对胡友松表示,希望她能尽快来这儿工作,为了方便,到时候她必须住在李公馆。
听李宗仁这么说,胡友松似乎明白了什么,对李宗仁表示:“到这儿工作当然好,住这儿也可以,但我要交男朋友,要结婚。”李宗仁听后,脸上露出了失落的表情,但在转瞬之间就掩盖了过去,故作爽快地表示“不是问题”。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胡友松多次被李宗仁派车带去见面,第三次,李宗仁问她愿不愿意做自己的“保健秘书”,第四次则是组织上对她进行考察。
在组织上确认没问题后,李宗仁第五次派人将胡友松接到了李公馆。胡友松一进客厅,李宗仁就迎上去问道:“小胡姑娘,你能否跟我结婚?”
胡友松完全没想到李宗仁竟然会这么直接,当她反应过来李宗仁话里的意思后,整个人都愣住了。此时,胡友松内心的情感十分的复杂,残存的理智告诉她不能当面拒绝。因此低声跟李宗仁表示:“希望能给我半个月的考虑时间。”
李宗仁听到对方没直接拒绝后,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他已经76岁了,比人家大了整整49岁,只要她没直接拒绝就有希望。
其实,李宗仁在第二次见面之后就想和胡友松结婚了,但是他考虑到自己的岁数都能当女方爷爷了,因此才会说要让她当自己的“保健秘书”,在胡友松离开之后,他还专门给周总理打了一份请示报告。
周总理看到这份请示后,觉得此事实在不妥当,传出去影响不好,经过再三思考之后予以了拒绝。之后,周总理专门派人将李宗仁接过来见了一面。周总理对李宗仁的心思很是明了,因此见面之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咱们不必请什么私人女秘书,如果李先生你真的喜欢这位胡女士的话,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以明媒正娶嘛!我国的《婚姻法》没有男女双方年龄差异上的限制,只要符合法律就可以结婚的嘛。”
正是因为有周总理的鼓励和支持,李宗仁才鼓起了勇气跟胡友松进行求婚。
毕竟是当过代总统的人,李宗仁办事比较的雷厉风行,在求婚后第三天就再一次派人将胡友松接到了李公馆。
在这中间的两天里,胡友松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凶恶的养母和面目模糊的妈妈,想到了7岁那年在南京夫子庙前,算命先生给的谶语:“夫子庙前结尘缘,二十年后华盖交。”此时,她正好27岁了。
再次见到李宗仁,胡友松的心情平静了不少,李宗仁严肃地告诉她:“我已经请示了周总理,周总理说只要你同意,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办理结婚手续。小胡姑娘,我看,我们这事儿就这么定下吧。”
两天的思考已经让胡友松做出了决定,李宗仁虽然老了点,但是他曾经也是抗战英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她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此,当即回答道:“既然是中央决定,周总理又有具体安排,我服从组织安排。”
幸福的婚后生活
李宗仁和胡友松的这个婚姻,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风波,很多人觉得胡友松之所以选择嫁给李宗仁,是因为她看上了李宗仁的财产,她就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
然而,婚姻是自己的事情,用不到别人来说三道四。 胡友松是个性格要强的女人,她嫁入李公馆之后就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不管钱,所有存折、钥匙都不管,我只照顾李先生的起居。”
胡友松说到做到,婚后真的心甘情愿地当起了照顾李宗仁生活的家庭主妇,经常亲自下厨为李宗仁烧菜做饭,其中李宗仁最喜欢吃她亲自调馅包的饺子和老北京炸酱面。
李宗仁对胡友松这个妻子也十分的照顾,胡友松小时候受过养母的虐待,有些精神衰弱,平时睡得很浅,一有什么动静就睡不着觉。而李宗仁年纪大了,睡眠时间很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为了不打扰妻子睡觉,他就光着脚在地板上走动。
有一天李宗仁跟胡友松聊天时,曾表示这一点他和蒋介石倒有几分相似,据说当初蒋介石每天4点就起床,为了不打扰到宋美龄,他就光着脚,打着手电去洗漱。
婚后不久,李宗仁就带着胡友松去北戴河度了一次蜜月,结果两人刚从北戴河回来,胡友松就受凉了,感觉肚子有些难受,李宗仁知道后大惊失色,让她赶快去医院检查检查。
医生看了看后,告诉胡友松问题不大,之所以不舒服是因为肚子里面有蛔虫,没开打虫药,而是开了4两南瓜子。
当胡友松带着疑惑回家,告诉李宗仁医生没给自己开打虫药后,李宗仁笑着表示:“看来这个医生挺不错,之所以没给你开打虫药,是怕吃了会有什么副作用,一般用偏方打虫最有效了。”说着,他亲自帮胡友松嗑开了很多粒南瓜子,亲眼看着胡友松吃了下去。
当天晚上,胡友松还是觉得肚子有些不舒服,所以提前上床休息了,李宗仁则在旁边一边给她讲故事一边给她嗑瓜子。
第二天早晨,胡友松起床后感觉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了,然后惊讶地发现,平时一贯比自己起得早的丈夫,现在竟然还在睡觉。胡友松顿时感到有些紧张,莫非李宗仁也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吗?
也就在此时,胡友松突然看到,旁边桌子上的果盘里,满满当当的全都是嗑好的南瓜子。她这才明白,原来昨天晚上李宗仁给她嗑完所有的南瓜子之后。才去休息的,也难怪他会起晚了。看着身边丈夫的睡颜,胡友松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最后时光
李宗仁和胡友松之间幸福而平静的生活只持续了短短两年。1968年4月,李宗仁因为肺炎住了院,身体刚恢复一些,进入8月初后又突然大便出血。
当时,李宗仁没当回事,以为只是普通的痔疮出血,结果当天晚上就突然大量出血,而且还发起了高烧,惊慌失措的胡友松赶紧给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尹冰彦打电话,在尹冰彦的帮助下将李宗仁送去了北京医院。
再次住院后,医院对李宗仁做了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李宗仁患上了直肠癌。
周总理知道此事后,当即做出指示:“早手术比晚手术好,做比不做好。”北京医院当即组织有名的肿瘤大夫成立了一个医疗小组,通过手术成功地将李宗仁身上的病灶切除了。
9月下旬李宗仁出院后,为了让李宗仁得到更好的休养环境,中央统战部及国管局专门为李宗仁夫妇换了一个新的住所。然而很不幸的是,10月1日李宗仁身体又出了问题,又一次被送入了北京医院。
此时,李宗仁的病灶已经被成功切除,癌症并没有复发,但是李宗仁因为常年患有肺气肿,心脏开始衰竭。为了照顾丈夫,胡友松又一次进院陪护,每天都要帮着李宗仁提水、喂水,她也因此越来越憔悴。国管局征求过李宗仁的意见后,特别安排郭德洁的侄子郭嘉兴来医院接替胡友松。
1969年1月21日,李宗仁在郭嘉兴的帮助下洗了个澡,因为当时暖气太热,李宗仁就让郭嘉兴打开窗户通通风,结果因此受凉感冒了。
很不幸的是,虽然医院方面对李宗仁进行了及时的治疗,但是药物还是没能控制住这一场感冒,3天之后感冒转为了肺炎,又过了不到一个星期,李宗仁就逝世了,享年78岁。
在弥留之际,李宗仁曾流着泪对胡友松表示:“作为一名军人,我这一生只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一次就是现在。你性子太强,我放心不下,以后清明节别忘了给我扫墓,让世人知道我李宗仁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
因为李宗仁的亲属都在国外,所以追悼会上,胡友松成为了他唯一一个在场的亲人。
李宗仁逝世后,胡友松又结过一次婚,但因为不幸福没过多久就离婚了。
胡友松记得,李宗仁生前一直将台儿庄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因此她曾于1996年8月去过一次台儿庄进行考察,回到北京后将李宗仁的遗物全部捐给了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
1993年,进入人生黄昏的胡友松看破了红尘,前往北京广济寺出家为尼。2008年时,她检查出了直肠癌,对此胡友松看得很开,说:“我和李先生到死都是‘同病相怜’。”
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在山东德州金山寺圆寂,终年69岁。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