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翻开购物软件,发现身边不少人开始琢磨着买雪地靴过冬。说起雪地靴,你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牌子是啥?八成是UGG吧。就是那个笨笨的、把脚显得特别大的澳洲羊皮靴子,前些年火得不行,满大街都是。
可最近这个曾经的“爆款之王”,日子似乎不太好过了。它的母公司戴克斯刚发了财报,数据一出来,资本市场立马不淡定了——UGG直营店的销售额掉了整整一成,股价更是唰唰往下跌,半个多月就蒸发了快两成。这下好了,那个靠一双靴子打遍天下的品牌,终于也开始挠头了。
你说怪不怪,前些年UGG火的时候,女孩们恨不得人手一双,不穿着它去商场逛街都觉得丢人。现在倒好,年轻人开始嫌弃它“土气”“过时”,转头去追什么洞洞鞋、厚底运动鞋了。这变化快的,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这双“丑靴子”是怎么火起来的?
往前倒腾差不多一百多年,澳洲那边剪羊毛的工人,大冬天干活冻得够呛。他们琢磨着,干脆把羊皮直接裹脚上得了,保暖实在。就这么弄出来的靴子,因为实在太粗糙太笨,工人们直接管它叫“丑陋靴子”。你看,这“丑”的基因打一开始就刻在骨子里了。
到了70年代末,有个爱冲浪的小伙子叫史密斯,特别喜欢穿这种羊皮靴。1978年他把这玩意儿带到美国加州,卖给冲浪的哥们儿,结果大家都说好。史密斯脑子转得快,马上注册了UGG这个牌子,开始正儿八经做生意。
不过真正让UGG火遍全球的,还得感谢好莱坞那帮明星。1994年,那个《海滩救护队》里的女演员帕梅拉,穿着红泳衣配UGG的照片传遍了美国,这靴子一下子就出圈了。后来戴克斯买下UGG之后更绝,直接开始往明星手里塞靴子,免费送。2000年那会儿,美国最火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在电视上使劲夸UGG,还给自己团队350个人每人买了一双。这一波操作下来,UGG想不火都难。
到了2003年,UGG彻底炸了。那一年米兰、纽约的时装周上到处都是它的身影,好莱坞明星更是人脚一双。有人开玩笑说,那时候你要是个明星,连张穿UGG的街拍都没有,说明你还不够红。就这样,这双“丑靴子”愣是变成了时髦货,2002到2005年间,销售额每年涨六成多。2008年UGG进中国的时候,不少人觉得穿它就是有钱、有品味的象征。
好景不长,平替来势汹汹
火归火,问题也跟着来了。你想啊,UGG把雪地靴这个品类做起来了,结果各种牌子都来分蛋糕,价格还比它便宜好几倍。
河南焦作有个桑坡村,专门做皮毛生意。那儿出来的雪地靴跟UGG长得八九不离十,价格却能便宜六成。网上有句话说得挺逗:“不是UGG买不起,是桑坡村更有性价比。”后来桑坡村还真拿下了UGG的代工订单,成了它在国内最大的代工厂。你说这尴尬不尴尬,正品卖一两千,代工厂自己做的平替两三百就能拿下。
更要命的是,消费者的审美变了。以前觉得UGG舒服、洋气,现在看着就觉得笨重、显腿短。年轻人开始追求更轻便、更百搭的鞋子,雪地靴这种季节性强、造型单一的东西,慢慢就不吃香了。
UGG自己也知道不能光吃老本。2016年开始,它尝试推家居服、草编凉鞋,想做成“生活方式品牌”。2021年夏天还出了毛绒凉鞋,让大家夏天也能穿它家的鞋。可说实话,响应的人不多。你去它官网看,服装配饰有五六十款,价格还比雪地靴便宜,就是卖不动。为啥?消费者一想到UGG,脑子里就是那双雪地靴,你让人家突然接受它做衣服、做家居,这转变有点大。
更尴尬的是,这几年各种“丑鞋”都火了——洞洞鞋、勃肯鞋、厚底运动鞋,就是UGG显得不温不火。戴克斯集团手里另一个品牌HOKA,主打运动鞋,这两年增长快得飞起,去年营收涨了快三成,现在体量都快赶上UGG了。人家HOKA抓住了户外运动这个风口,签约运动员当代言人,在马拉松、越野跑这些赛事上频频露脸,年轻人买账得很。
反观UGG,它本来就是靠冲浪这种户外运动起家的,现在反倒没抓住户外这个大趋势。ZARA这种快时尚品牌都开始卖滑雪装备了,UGG却还在纠结怎么让人夏天也穿它的鞋。这战略方向,多少有点跑偏了。
雪上加霜的成本压力
除了市场竞争,UGG还得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戴克斯的工厂主要在越南,羊皮从澳洲进,再运到中国加工,最后成品运到全球各地卖。这一套流程下来,运输成本、关税成本都在涨。尤其最近几年国际贸易政策变来变去,成本更是没法控制。利润本来就在被平替品牌挤压,现在成本还往上窜,日子能好过吗?
说到底,UGG现在面临的问题,核心就是一个:它找不到新的定位了。“丑”已经不是卖点,“保暖”也不够稀罕,明星同款更是不灵了。年轻人要的是个性、是功能、是性价比,你光靠情怀和经典款,留不住人。
HOKA能火,就是因为它抓住了户外运动这个增长点,而且定位清晰——专业运动鞋。中国的户外运动渗透率才28%,海外都超过50%了,这市场空间大着呢。UGG要是能回归初心,深挖户外场景,比如滑雪、徒步、露营这些,说不定还能翻个身。可它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家居也做、服装也做,最后哪个都没做出彩。
老品牌的中年危机
UGG的困境,说白了就是老品牌的通病——过去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了包袱。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太固化了,一提UGG就是雪地靴,你想让大家接受它的其他产品,难度相当大。品牌转型这事儿,光靠砸钱做营销没用,得拿出真正打动人的产品。
戴克斯的财报里预测,UGG短期内增速还会继续放缓。这话说得挺客气,实际情况可能更严峻。现在新兴品牌层出不穷,消费者选择太多了,你不创新就等着被淘汰。
有意思的是,UGG在社交平台上热度还挺高,不少人晒自己的雪地靴搭配。这说明品牌底子还在,就是没找对路子。或许它该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这些线上的关注度转化成实打实的销售额,怎么让年轻人重新愿意为它掏钱。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市场不会永远等着你,消费者更不会。UGG要是还想吃雪地靴这碗饭,就得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是继续死守经典款,还是真正转型做户外品牌?是继续走高端路线,还是放下身段跟平替品牌拼性价比?
眼下这个节骨眼,UGG确实需要拿出点真本事来了。不然照这个趋势下去,过不了几年,它可能就真成了年轻人口中的“上一代人的回忆”了。
你怎么看UGG现在的困境?你觉得它还能靠什么重新火起来?或者说,你自己还会考虑买UGG吗?欢迎说说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