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西北军阀马步芳站在轿车前的罕见留影,笑容得意眼神骄横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3年,有张难得一见的照片记录下了西北军阀马步芳的模样,画面里,这个恶名远扬的西北军阀头目,身着传统长袍马褂,稳稳地站在一辆轿车前。
他嘴角上扬,露出得意的笑,眼神里满是骄横与自负,这辆轿车可不一般,是马步芳砸下4万大洋重金购入的。
车头用豹子皮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既彰显着他尊贵无比的身份,又能在寒冷的冬天给车保暖,避免因天气太冷,轿车难以启动。
马步芳出生在甘肃临夏州临夏县的马氏一族,打小就浸在权力与武力交织的环境里,父亲马麒、兄长马步青都是地方上手握重兵的军阀头目,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的人生不会平凡,更不会安分。
马麒对这个儿子打小就寄予厚望,一心想把他培养成能撑起家族势力的接班人,为了让马步芳文武双全,马麒特意在家中办了私塾,花大价钱从西宁请来学识渊博的先生,专门教马步芳读书认字、研习四书五经。
除了文化课,马麒和马步青还亲自上阵,教马步芳舞刀弄枪、骑马射箭。
在这样的双重培养下,马步芳年纪轻轻就练就了一身武艺,性子也变得比同龄人更沉稳,甚至带着几分超出年龄的阴狠。
1917 年,14岁的马步芳已经长得身强力壮,一把大刀耍得虎虎生风,寻常四五个壮汉都近不了他的身。
当时马麒已经当上了宁海军统领,手里握着实实在在的兵权,见儿子有了几分本事,便直接把他塞进了宁海巡防军第一营,给了个帮带的职位。
别看这职位不算特别高,但对14岁的少年来说,已经是踏入军界的关键一步,马步芳的戎马生涯,就这么正式拉开了序幕。
刚入军营的马步芳,没一点年轻人的毛躁,他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全靠父亲的关系,要想在军营里站稳脚跟,光靠家里的背景远远不够。
凭着骨子里的阴沉持重和过人的心计,他一边对上级恭恭敬敬,一边暗中观察军营里的人际关系,还时不时给士兵们小恩小惠,很快就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短短3年时间,他就从最初的帮带升成了骑兵营长,升迁速度快得让人咋舌,不过马步芳并不满足于此。
在巴戎县驻兵的时候,他瞅准机会,开始偷偷招兵买马,他不管对方是当地的土豪劣绅,还是作恶多端的恶霸土匪,只要愿意跟着他干,他都一概收下。
这些人大多心狠手辣,又只认马步芳这个大哥,很快就被他打造成了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私人武装,当地人都叫这支部队孩儿军。
不是因为士兵年轻,而是因为他们对马步芳的忠诚度,就像孩子对父母一样(尽管这种忠诚是靠利益和威慑维系的)。
到了1928年,全国军阀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势力你争我夺,局势瞬息万变。
马麒、马步芳父子是出了名的墙头草,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他们先是投靠了冯玉祥,表面上对冯玉祥言听计从,任由调遣。
可等到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兵败下野,父子俩又立刻调转方向,赶紧向冯玉祥的对手蒋介石示好,拍着胸脯说愿意听从蒋介石的军令。
就这么一番操作,马麒、马步芳父子摇身一变,从冯玉祥的部下变成了国民政府的官员,不仅保住了在青海的势力,还得到了蒋介石的表面认可,可谓两头得利。
1931年8月,马步芳的父亲马麒在西宁病逝,这对马步芳来说,既是失去亲人的悲痛时刻,也是他独掌大权的绝佳机会。
当时马氏家族里还有叔父和兄长盯着权力,马步芳为了独揽青马(青海马家军)的军政大权,使出了浑身解数。
一边用利益拉拢人心,一边用手段排挤异己,甚至不惜对自己的亲人下手。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他终于踢开了叔父和兄长,彻底掌控了青海的军政大权,成了名副其实的青海土皇帝。
从那以后,青海的大小事务,全凭马步芳一句话说了算,老百姓的日子,也开始被他的野心和贪欲所裹挟。
马步芳是个野心极大的人,掌控青海只是他的第一步,他一边以甘肃、青海为根据地,不断向周边的西北地区渗透,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
一边在甘、青地区横征暴敛,把老百姓当成摇钱树,当时青海、甘肃的税收高得吓人。
不管是种地的农民,还是做小生意的商贩,都要缴纳沉重的赋税,有些地方甚至连刚出生的孩子都要交人头税。
马步芳把搜刮来的钱财,大部分都用在了招募兵勇、扩充马家军上,他的私人武装越来越庞大,装备也越来越精良,成了西北地区一股不容忽视的军阀势力。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集团开始疯狂镇压革命力量,马步芳对蒋介石集团唯命是从,和西北四马之一的马鸿逵一起,充当起了蒋介石集团内战的急先锋和马前卒。
在甘、青地区大肆围剿解放军和革命群众,手上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
可马步芳心里很清楚,蒋介石的日子不好过,他之所以这么卖力,不过是想借着蒋介石的名义,继续保住自己在西北的地盘。
到了1949年,解放军已经歼灭了蒋介石的大部分精锐主力,解放全国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随后,解放军开始进军大西北,目标直指马步芳、马鸿逵的部队。
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马步芳和马鸿逵这两个老狐狸各怀鬼胎,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谁也不愿先跟解放军硬拼。
他们干脆弃守了战略要地平凉,一个带着部队退回了兰州,一个则退守宁夏,企图凭借地理优势负隅顽抗。
1949年8月21日,兰州战役正式打响,第一野战军下辖的各兵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兰州外围的防御阵地发起了迅猛攻击。
不久便拿下了马步芳的起家之地,临夏城,临夏城一丢,马步芳的老巢受到威胁,马家军的军心瞬间动摇,不少士兵开始无心作战。
趁着这个机会,彭德怀命令进攻兰州的部队对兰州城形成合围之势,切断了马家军的退路。
马步芳见局势越来越糟,心里慌得不行,他赶紧向周边的胡宗南、马鸿逵求援,可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胡宗南怕出兵会削弱自己的实力,马鸿逵则想坐山观虎斗,等着看马步芳的笑话,两个人都一口回绝了马步芳的求援。
眼看援军无望,兰州又被团团围住,马步芳彻底慌了神,他不敢再留在兰州,偷偷把指挥权交给了儿子马继援,自己则带着家眷坐飞机逃往了西宁,随后又从西宁逃往重庆,跑得比谁都快。
1949年8月25日,解放军战士们对马家军发起了冲锋,很快就攻陷了城外的所有防御阵地,顺利攻入兰州城内。
马继援见大势已去,再也无心抵抗,带着残部狼狈逃窜,仅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第一野战军就歼灭了城内的敌人,解放了兰州。
兰州一丢,马步芳的土皇帝梦彻底破碎了,他见蒋介石的大势已去,知道自己留在大陆迟早会被解放军抓获,便带着全家老小先是逃往香港,随后又辗转逃往台湾。
可到了台湾后,马步芳的日子并不好过,蒋介石集团本来就对他弃守兰州、临阵脱逃的行为不满,加上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马步芳很快就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给予撤职议处的处分。
马步芳心里清楚,自己在台湾没有靠山,再待下去迟早会被清算,思来想去,他决定带着家人离开台湾,前往埃及开罗生活。
到了开罗后,马步芳用之前在甘、青地区横征暴敛来的钱财,在当地购置了大量的房产和土地,过上了养尊处优的寓公生活。
不用再担心战争,不用再操心权力斗争,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打理自己的产业,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后来,通过一番运作,他还被台湾当局委任为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不过这个职位他并没有干太久。
任职期间,马步芳不知收敛,竟然利用职权干出了不少荒唐事,甚至制造了一起大丑闻,闹得沸沸扬扬,让台湾当局颜面尽失。
迫于舆论压力,马步芳不得不自请辞职,从此彻底告别了政治舞台,辞职后的马步芳,带着家人一直居住在沙特阿拉伯。
晚年的他变得十分低调,深居简出,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每天就躲在自己的公馆里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消磨剩下的时光。
1975年,73岁的马步芳在他的住所病逝,结束了他充满罪恶的一生。
马步芳每一步都充满了野心与算计,也沾满了老百姓的血汗,他的结局,是历史的必然,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残害百姓的人,最终都逃不过被历史抛弃的命运。
参考资料:
新华网甘肃报道——马步芳
兰州日报——血战兰州:解放军用刺刀与马家军的大刀搏杀2015年03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