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斯洛伐克回来,带你看看真实的欧洲,毫不夸张的讲,震惊了
斯洛伐克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说是在地理课上被罚站的时候。老师问"捷克斯洛伐克分成了哪两个国家",我愣了五秒,然后说了三个错误答案。没想到二十年后,我会因为一张便宜到怀疑人生的机票,真的站在布拉迪斯拉发的街头。
落地的时候是下午三点,机场小得像个长途汽车站,从行李转盘走到出口只用了八步。门口等车的地方站着一个戴针织帽的大爷,看见我拉着箱子出来,直接走过来问:"你是来旅游的?"
我说是。
他点点头,说:"好,那别坐出租车,贵。"
然后他直接帮我拦了一辆公交,跟司机说了几句斯洛伐克语,司机冲我点头示意上车。大爷拍了拍我肩膀,转身走了,像完成了什么小区志愿服务。
首都只有一条像样的主街,其他地方像县城
我住的民宿在老城区边缘,一栋八层的板楼,外墙刷成淡黄色,楼道里贴着手写的垃圾分类指南。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开门第一句话是:"你从中国来?很远吧?"
我说是挺远。
她说:"那你肯定累了,我给你煮咖啡。"
十分钟后我坐在她家厨房里,喝着浓到发苦的土耳其咖啡,听她讲她儿子在布拉格工作,一年回来两次。她说斯洛伐克人都往外跑,因为这里"什么都慢,工资也慢"。
第二天我出门逛街,走了二十分钟就把老城看完了。布拉迪斯拉发的老城真的很小,一条主干道从城堡脚下一直延伸到广场,两边是粉色、绿色、橙色的巴洛克建筑,像打翻了马卡龙色盘。
路上游客不多,更多的是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和遛狗的老人。有个穿西装的男人坐在长椅上吃三明治,看见我举起相机,主动挪开了一点,还指了指身后的雕塑说:"That one is better."
我拍完照,他已经走了,三明治纸留在垃圾桶边上,叠得整整齐齐。
咖啡馆多到夸张,但每家都坐满人
我沿着主街往前走,几乎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家咖啡馆。不是连锁的那种,都是老式木门、手写菜单、椅子松松垮垮的小店。
我挑了一家门口挂着破旧灯笼的店进去,里面坐满了人,全在抽烟聊天。没人看手机,没人戴耳机,只是说话,说完笑,笑完接着说。
服务员是个染紫发的女孩,走过来问我要什么。我说随便来杯咖啡。她说:"我们这儿没有随便,你得选。"
我只好指了菜单上第一个。她说:"那个太苦了,我给你换一个。"
端上来的是一杯加了肉桂粉的拿铁,上面还撒了碎榛子。我喝了一口,她站在旁边问:"怎么样?"
我说好喝。
她说:"那就行,我怕你们亚洲人不习惯我们的重口味。"
我坐在那里喝完咖啡,听隔壁桌两个老人用斯洛伐克语争论什么,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其中一个突然笑出声,另一个也跟着笑,然后一人点了一杯啤酒继续聊。
城堡比想象中破,但风景是真的好
下午我爬上了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一座白色的四四方方建筑,立在山顶上像个巨大的火柴盒。城墙外围着一圈铁栏杆,油漆斑驳,有些地方已经生锈。
登上城堡平台,能看到整个城市和远处的多瑙河。河水是灰绿色的,不是明信片里的蓝,但很安静,像一条不急着去哪儿的路。
旁边站着一个背双肩包的男生,看起来也是游客。他主动跟我搭话,问我从哪来。我说中国。
他说:"我猜到了,你是今天第三个我看到的亚洲人。"
我问他从哪来,他说捷克。
我说:"那你算回家了?"
他摇头:"不算,我们和捷克分开三十多年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我们是一家。"
他说完指着远处一片灰色建筑群:"你看那些楼,都是苏联时期留下的。我们国家很多东西都是旧的,但我们已经习惯了。"
我问他觉得斯洛伐克怎么样。
他想了想说:"不富,但也没那么穷。只是很安静,安静到有时候让人觉得无聊。"
超市物价低到怀疑汇率,但东西都很实在
傍晚我去超市买水和面包,随手拿了一大瓶牛奶、一袋苹果、两个可颂和一盒草莓。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说了个数字,我以为听错了,又问了一遍。
她重复了一遍,我掏出欧元,找回来一大把硬币。我站在门口算了三遍,确定没搞错——这一堆东西总共不到五欧元。
回民宿的路上我啃着可颂,路过一个小广场,几个年轻人坐在喷泉边弹吉他唱歌。没有音箱,没有打赏箱,只是唱,唱完就笑,笑完接着唱。
我在旁边站了十分钟,一个穿卫衣的女孩看到我,招手让我过去坐。我摆手说不用,她说:"Come, it's fine."
我坐下,她递给我一瓶啤酒。我说我没带钱。她说:"We don't need money, we need audience."
他们唱的是斯洛伐克语的歌,我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旋律很慢,像夏天快结束时的风。
小镇比首都更像童话,但没有游客
第三天我坐火车去了一个叫班斯卡-什佳夫尼察的小镇,车程两个半小时,车厢里只有七个人。窗外是连绵的丘陵和零星的木屋,偶尔能看到教堂尖顶从树林里冒出来。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是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遗产小镇,以前是采矿中心,现在是个安静到让人想睡觉的地方。
我下了火车,沿着石板路往镇中心走,两边是彩色的房子,窗台上摆着花盆,门口挂着铁艺招牌。街上几乎没有人,只有一只黑猫从台阶上跳下来,看了我一眼,又跳回去。
我走进一家挂着"café"牌子的小店,里面坐着三个老人在打牌。服务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看到我进来,放下报纸问我要喝什么。
我说来杯咖啡。
他问:"你是来看老房子的?"
我说是。
他点头:"那你可以去广场,那里有个钟楼,每小时敲一次。"
我喝完咖啡,按他说的去了广场。钟楼确实在那儿,灰白色的石头建筑,顶上立着个生锈的铜钟。我等了五分钟,钟声响起,沉闷而悠长,像某种被遗忘的提醒。
广场边上坐着个老奶奶,穿着碎花裙子,手里拿着一袋面包屑在喂鸽子。她看到我,说了句斯洛伐克语。我摇头表示听不懂,她笑了笑,指了指旁边的长椅。
我坐下,她递给我一小块面包,示意我也喂鸽子。我接过面包,扔出去,一群鸽子扑过来。她拍了拍手,说了句什么,然后起身走了,留我一个人继续喂。
山区火车像开进了油画,但设施真的很旧
第四天我坐了一趟开往塔特拉山区的火车,这条线被称为"欧洲最美火车线路之一",虽然车厢里的座椅磨得发亮,窗户关不严,但窗外的风景确实惊人。
针叶林、雪山、木屋、小溪,每一帧都像电脑桌面壁纸。车上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是当地人,背着登山包,安静地坐着看书或发呆。
我旁边坐着个年轻女孩,戴着毛线帽,一直在看手机。她突然转头问我:"你是游客?"
我说是。
她说:"那你运气不错,今天天气好,能看到山顶。"
我问她是本地人吗。
她说:"算是吧,我在布拉迪斯拉发上学,但每个月都回来一次,因为这里安静。"
她说完指着窗外:"你看那些房子,很多都是空的,年轻人都走了,只剩老人。但我觉得这样也挺好,至少不会变成游客景点。"
火车在一个叫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的小站停了下来,她起身说:"我到了,祝你玩得开心。"
我目送她下车,她走进一栋木屋,门口站着一个老人,应该是她家人。她回头冲我挥了挥手,然后消失在门后。
啤酒便宜到离谱,但没人劝你多喝
晚上回到布拉迪斯拉发,我去了一家地下酒吧,入口在一条窄巷子里,只有一个小木牌写着"Beer"。
下楼梯时能闻到麦芽和烟草混合的味道,里面坐满了人,全是本地人,没有一个游客模样的。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服务员走过来问我要什么。我说来杯啤酒。
他问:"本地的还是捷克的?"
我说本地的。
他端上来一大杯金黄色的啤酒,杯壁上挂着细密的泡沫。我喝了一口,苦味很重,但回甘很快。
旁边桌坐着两个男人,其中一个看到我,举起杯子说:"Cheers."
我也举起杯子碰了一下空气。他笑了,问我从哪来。我说中国。
他说:"那很远,你为什么来斯洛伐克?"
我说因为机票便宜。
他大笑:"对,我们国家什么都便宜,就是工资也便宜。"
他说完又喝了一口啤酒,接着说:"但我们有山,有河,有好啤酒,有时间坐下来聊天,这些东西很多国家都没有了。"
我问他在这儿住了多久。
他说:"一辈子,出去过几次,但还是回来了,因为这里节奏慢,人也简单。"
写在最后
斯洛伐克不是那种会出现在朋友圈九宫格里的欧洲。它没有巴黎的浪漫,没有罗马的宏伟,也没有阿姆斯特丹的热闹。
它的城市旧得像七十年代的县城,街道破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物价低到让人以为汇率算错了。
但人很真。
如果你问我斯洛伐克值不值得去,我可能会犹豫一下。
因为它确实不火,不精致,也不是什么网红打卡地。
但如果问我会不会再去,我大概会说:"我会。我想再坐一次那趟开往山区的破火车,想再喝一杯那个紫发女孩推荐的咖啡,想再站在城堡顶上看那条不急着流的河,什么都不想,也不被打扰。"
实用小建议
- 布拉迪斯拉发老城步行就能逛完,别租车,停车比住宿还贵
- 公共交通很发达,买24小时票最划算,在烟草店或自动售票机都能买
- 物价真的很低,超市买东西比餐厅吃饭划算十倍
- 塔特拉山火车要提前查时刻表,班次不多,错过要等很久
- 咖啡馆文化很重,当地人能坐一下午,别急着走
- 英语普及率一般,老年人基本不会,但年轻人都能沟通
- 欧元现金最好多备点,很多小店不收卡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