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未雨绸缪,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点击次数:143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1-23 10:08:08
国际油价跌至每桶65美元之际,中国正以日均超1100万桶的速度进口石油,其中每天有100万至120万桶悄然流入战略储备库。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仅仅前9个月,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的日产量。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迈克尔·黑格

国际油价跌至每桶65美元之际,中国正以日均超1100万桶的速度进口石油,其中每天有100万至120万桶悄然流入战略储备库。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仅仅前9个月,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的日产量。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迈克尔·黑格直言不讳地警告:“如果中国真的停止购买,油价很快就会跌到每桶50美元出头。 ” 这种采购规模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能源安全,更成了支撑全球油价的隐形支柱。

从2025年3月开始,中国加快了充实石油储备的步伐。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平均每日进口量稳稳站在1100万桶以上。 分析师们通过对比进口量与加工量,估算出中国目前石油储备量已达12亿至13亿桶。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储存能力的扩张速度——截至2024年底,中国总储油能力已从2015年的14亿桶增至逾20亿桶,这意味着现有储备仅动用了约60%的容量。 到2025年底,还将新增1.24亿桶储存能力。 这种扩张速度是否意味着中国在为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做准备?

乌克兰多次袭击俄罗斯石油设施的事件,显然加速了中国的决策。 但中国并没有因此减少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 海关总署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环比增长4.3%,达828.7万吨。 与此同时,从印度尼西亚的进口量激增约73倍,从巴西的进口量也大幅攀升156%。 这种多元化的进口策略是不是在传递某种信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的回应很明确:“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 ”

全球宏观研究机构Alpine Macro的凯利·徐预计,中国的预防性石油储备行动将持续到2026年。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库存,已经为抵御短期供应中断提供了有效的缓冲。 但这是否足够? 为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中国还投入数千亿美元恢复国内原油生产,并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产业。 这种多管齐下的策略,是不是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态度。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正处于40年来的最低水平之一。 尽管有承诺要补充储备,但实际行动却显得迟缓。 这种差异背后,是不是两国对能源安全理解的根本不同? 中国从2004年开始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经过约二十年发展,在舟山、大连等地建成了大规模储备基地。 这些基地包括地下和地上设施,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能源安全网络。

欧佩克及其盟友计划在11月增加日产量13.7万桶,以逆转2023年实行的减产。 这种增产行动会不会加剧全球原油供应过剩? 国际能源署在10月预测,本季度全球石油日均供应过剩370万桶,摩根大通的估算则是360万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采购行为实际上帮助防止了全球油价进一步下跌。 但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全球能源市场正在见证一场静悄悄的战略调整。 中国的行动不仅关乎自身能源安全,也在无意中成了稳定全球油价的重要因素。 这种双重效应是否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话语权正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