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9%的生意人终其一生都在原地踏步?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咖啡杯已经见了底,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一张疲惫的脸——这可能是大多数创业者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困在“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的怪圈里:忙着开发新产品却忽视商业模式设计,执着于用户增长却不懂利润结构优化,甚至把“熬通宵”当作荣誉勋章。
真正的商业高手都明白一个残酷真相:赚钱是门技术活。就像《王冲老板要学会的36种变现模式》中揭示的,那些年入千万的企业家,往往不是比普通人聪明100倍,而是掌握了系统化的商业思维工具
这套工具包里藏着从社区便利店到跨国企业的共通财富密码,比如“钩子产品+后端盈利”的亚马逊模式,或是“用户时间货币化”的奈飞策略,本质上都是在解决“如何让价值流动起来”这个核心命题。
从认知觉醒到实操落地
很多人对商业书籍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鸡汤+概念”阶段,但这套书彻底打破了这种偏见。翻开第一册《模式篇》,你会看到这样的硬核内容:
“会员制不是收年费那么简单”:详细拆解Costco如何用2%的净利润率创造千亿市值,核心在于“主动拒绝95%的顾客”的反常识操作“免费才是最贵的”:用谷歌和微信的案例图解“三方市场”模型,教会你识别那些藏在交易背后的真正买单者“实体店的互联网化改造”:某县城母婴店如何用“社群+闪购”模式把客单价从200元拉升到2000元
更难得的是随书附赠的《案例解析》三册,不是简单的成功学故事,而是带着财务数据表、用户分层图、供应链流程卡的完整商业解剖报告。当你看完某网红餐厅如何用“菜品分级定价”提升翻台率时,会突然意识到:原来那些让你忍不住掏钱的消费陷阱,都是可以复制的科学模型
短视频时代的新商业基因
如果说纸质书提供的是思维框架,那么配套的36节视频课就是与时俱进的实战手册。课程里演示的“抖音同城号矩阵打法”堪称教科书级别:
流量漏斗设计:用5秒钩子视频筛选精准客户,比盲目投DOU+有效率10倍信任转化链路:从评论区互动到私域承接的7个关键触点设计后端产品组合:如何把19.9的体验装转化成1980的年度服务套餐
有个学员用这套方法改造自家汽修店,三个月时间就把抖音咨询量从日均3条做到80+,最神奇的是客户到店直接问“抖音上说的保养套餐还有吗”,根本不需要销售话术。这种“让客户追着买单”的状态,才是商业的至高境界
你的商业认知在第几层?
书里有个让人后背发凉的测试:假设你开奶茶店,以下哪种做法更赚钱?A. 研发更好喝的招牌产品B. 设计集杯换购的会员体系C. 把店铺变成网红打卡点D. 向供应商开放数据换分成
正确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这就像书中强调的:“消费者为产品付钱,但资本家为模式付钱。”《案例解析》里收录的某奶茶品牌,正是靠D选项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行业普遍亏损时仍保持35%的毛利。这种降维打击的思维,才是创业者最该补上的一课
夜深人静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在用劳动力换钱,还是在用模式生钱?货架上那本被翻旧了的《36种变现模式》,或许就是改变答案的第一块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