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在收到监管警示函后依然强势涨停,年内涨幅超170%,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这家刚刚因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的公司,反而成为市场狂热情绪的缩影。
01 两融余额激增背后的市场狂热
A股两融余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截至9月1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达到22969.91亿元,超过2015年6月18日创下的2.27万亿元历史高点。 这一数据较前一交易日的22613.49亿元增加356.42亿元,显示出杠杆资金正在加速入场。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2025年以来,A股两融余额从年初的1.86万亿元一路上升至目前的约2.30万亿元,规模增长超过了4300亿元。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仅8月份以来的22个交易日,两融余额的增长就超过了3100亿元。
与2015年相比,当前两融市场呈现出本质区别。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为2.34%,远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4.7%。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1.66%,也明显低于2015年的22.3%。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绝对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但杠杆资金的相对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
市场参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截至9月1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61.48万名,机构投资者为50064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591355名,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9.89%。 这一维持担保比例远高于130%的平仓线,显示出整体风险可控。
从资金流向看,电子行业成为融资资金最青睐的领域,去年10月以来获得957.18亿元的融资净买入额。 计算机、机械设备、汽车、医药生物行业分别获得576.68亿元、463.50亿元、435.05亿元和426.14亿元的融资净买入额。 累计共有16个行业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百亿元。
02 券商差异化的风控策略
在两融市场火热背景下,券商开始采取差异化的风控措施。 国金证券于8月27日起将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从80%上调至100%。 华林证券也在10月13日宣布了类似调整。
这种调整呈现出明显的“逆周期调节”特征。 华林证券在宣布上调保证金比例前一个月,刚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从62亿元提升至80亿元。 从“扩容”到“限流”的快速转变,印证了当前市场融资需求的火热。
与2015年市场异常波动期间监管层统一上调保证金比例不同,此次调整由券商自主发起,且仅针对增量合约。 这种“新老划断”的策略避免了对存量资金的冲击,政策传导更为温和。
对于投资者而言,保证金比例上调直接影响杠杆倍数。 原来100万元保证金可融资125万元,杠杆倍数为1.25倍;比例上调至100%后,100万元保证金只能融资100万元,杠杆倍数降至1倍。 这意味着同样的资金量能撬动的市值规模减少了20%。
券商这一调整主要基于自身经营考量。 中小券商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在两融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可能面临流动性压力。 上调保证金比例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确保业务稳健运行。
多数券商仍维持80%的融资保证金比例。 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均表示当前融资保证金比例仍维持80%,暂未收到调整通知。 这种差异化风控策略反映各家券商对自身业务风险独立判断的能力。
03 指数与个股分化的市场格局
A股市场正上演一场“指数牛市”与“个股熊市”并存的奇特戏码。 指数层面,创业板指创年内新高,沪指成功站上3800点,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
个股表现却与指数形成鲜明对比。超过2500只个股日均下跌,“一九行情”加剧,仅10%的权重股支撑指数,90%的中小市值个股阴跌不止,甚至出现单日超4300股飘绿的情况。
这种分化现象背后是资金的高度集中。 国家队和机构资金集中护盘权重股,形成“稳指数弃个股”策略。 政策资源向“卡脖子”领域倾斜,加速了小盘股的边缘化。
两融资金在这一分化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融资资金呈现显著的“追涨杀跌”特征,数据显示融资净买入个股当月涨幅中位数达1.84%,跑赢沪深300指数0.64个百分点,但次月跌幅中位数为1.03%。
电子行业融资余额增加额居首(56.81亿元),计算机和通信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0亿元。 这种集中也带来结构性风险。 半导体行业融资余额占其流通市值比例已达7.2%,接近8%的预警线,某光模块龙头个股融资占比更超过15%,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3.5%。
04 历史对比与风险警示
将当前两融市场与2015年对比,可以发现本质区别。2015年两融余额从4000亿元飙至2万亿元仅用一年时间,市场明显过热;而本轮从去年9月1.37万亿元起稳步提升,节奏更为稳健。
2015年时不少投资者通过场外配资加杠杆,而当下不存在这一情形。 当前市场的总体杠杆水平并不高,场内杠杆为主的结构使得风险更为可控。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行业估值与业绩错配问题突出:近1个月,半导体、AI算力等科技板块获融资净买入占比35%(480亿元)。 然而,半导体板块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仅为28%,市盈率却高达92倍。
个股层面的风险同样值得警惕。 北方稀土在收到监管警示函后仍强势涨停,年内涨幅超170%,总市值达2087亿元。 但该公司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至15.7亿元,与2021年、2022年超50亿元的年度净利润相比仍有差距。
杠杆资金的高度集中可能引发局部流动性危机。 2025年某AI芯片股因融资盘占比超22%,在业绩不及预期导致股价单日下跌7%后,两日之内因强制平仓压力股价再跌18%,超1.5万融资账户爆仓。
05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策略
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 历史数据显示,2015年11月融资保证金比例从50%上调至100%后,沪深300在随后1、3、5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分别为0.48%、-0.82%、0.75%。 2023年9月融资保证金比例从100%下调至80%后,沪深300在随后1、3、5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分别为0.74%、-0.09%、0.83%。
这些数据表明,保证金比例调整更多是针对两融业务本身的风险调控工具,而非直接影响大盘方向的决定因素。
对投资者而言,保证金比例上调意味着进行融资交易时需要缴纳更多的保证金。 例如,投资者原来用80万元保证金可以融到100万元资金,现在则需要100万元保证金才能融到相同的100万资金。 这增加了投资者的资金占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转向维持80%保证金比例的券商。 但需要警惕的是,高杠杆意味着高风险,一旦市场出现调整,高杠杆投资者将面临更大压力。
从投资策略角度,投资者应规避高融资依赖板块,特别是那些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超过5%的个股。 同时,关注政策导向明确的领域,如半导体、创新药等国产替代方向,但需精选估值合理的标的。
指数投资成为普通投资者规避个股风险的可行选择。 通过沪深300、中证1000等ETF对冲个股风险,避免“赚指数不赚钱”的困境。 在市场分化严重的背景下,指数投资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回报预期。
随着两融余额突破2.3万亿元大关,市场参与者必须面对一个核心问题:当监管风向转变与券商自主风控形成合力时,这场由杠杆驱动的牛市能否真正实现“软着陆”?
当保证金比例成为券商调控风险的工具,个人投资者是应该跟随降杠杆,还是寻找仍维持80%比例的机会? 在指数与个股严重分化的市场中,怎样的策略才能避免“赚指数不赚钱”的困境?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