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这个举动,说白了就是想在特朗普那边混个好印象,结果把自己经济搞得一团糟。中国也没闲着,直接把订单甩给澳大利亚,这一步走得稳当,让人看清了贸易战的真面目。
加拿大政府去年底就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加了25%的关税,从10月22日起执行,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表面上看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是为了避开特朗普的火力。特朗普上台后,威胁对加拿大钢铝征收50%的关税,还包括机械和电池这些东西。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一看形势不对,赶紧调整策略,对中国下手,以示跟美国站队。结果呢,中国商务部没多废话,直接反制加拿大农产品,加了100%的关税给油菜籽、油饼和豌豆这些货。
加拿大农民傻眼了,本来靠对华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订单没了,仓库里堆满东西卖不出去。澳大利亚那边乐了,中国企业转头找他们买,订单金额高达几十亿美元,涉及油菜籽、谷物和豆类。
澳洲政府抓紧机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亲自过问商务事宜,农业部长公开说这是澳洲农民的大胜利。中澳关系从2023年底开始回暖,自贸协定十周年之际,合作越来越宽。
加拿大这下子两头不讨好,美国那边关税威胁没完全解除,中国市场又丢了,国内反对声浪越来越大。贸易不是儿戏,谁想玩火,谁就得承受代价。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逼加拿大就范
2025年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开始挥舞关税大棒。他先是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下手,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25%的关税,对中国加10%。
加拿大钢铝行业首当其冲,特朗普扬言要恢复50%的关税税率,说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加拿大业界炸锅了,钢铁协会在渥太华开会,成员们直呼反对,主席强调这会重创经济。
卡尼政府一看没法拖,6月启动磋商,内部预算会议上讨论策略,决定对中国钢铁动手。7月16日,加拿大宣布收紧对非自贸协定国家的钢铁进口配额,包括中国和土耳其,超出2024年数量一半的,就征收50%关税。
7月17日,卡尼在讲话中明确说,这是为了应对中国向加拿大扩大钢铁出口的风险,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给特朗普看的信号。
加拿大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从中国进口的钢铁贸易额约9.5亿美元,铝产品7.2亿美元,加25%关税后,这些成本全转嫁到本土企业头上。加拿大本土炼钢厂本来依赖中国低价原料,现在成本飙升,不少企业开始转向韩国和东南亚采购,绕一圈多花钱,还没削弱中国竞争力。
特朗普那边呢,继续施压,7月10日威胁对加拿大征收35%的关税,焦点是钢铝和汽车部件。加拿大保守党议员在下议院质问财政部长,是不是用农民的饭碗换白宫一个好脸色。全国农民联盟发声明,点名政府欠交代。
三大出口省压力山大,萨斯喀彻温省农协公开数据,2024年同期中国采购加拿大油菜籽近720万吨,到2025年7月只完成了12%。这些油菜籽没长?长了,就是没人收,满仓掉价欠账,三重压力压在农民头上。
港口更惨,温哥华港谷物集装箱积压超过1800个,运输拖延,外商取消订舱。加拿大农业上下游资金断裂,仓储溢出,债务催缴问题层出不穷。这不是巧合,是加拿大自己踩坑。
中国反制动作快准狠,转单澳洲吃到甜头
中国没像西方那样开发布会大张旗鼓,而是直接用行动说话。加拿大加税一周后,3月8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油菜籽油、油饼和豌豆100%。
去年10月加拿大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加100%关税,对钢铁铝加25%,中国这反制来得及时。商务部发言人说,加方单边措施违反世贸规则,扰乱贸易秩序,损害中方利益。
内行人懂,这背后动作已经启动。7月13日中粮集团下属公司向澳大利亚农产局提交37亿美元订单,涉及油菜籽、饲料谷物、果仁、脱壳豆类等10多项。
这些货原本该从加拿大温哥华港出发,终点是中国山东和江苏港口,现在全转到澳洲悉尼港。加拿大三大农产品协会预警,中国大豆订单延迟60天,油菜籽港口积压8000万吨,谷物集装箱压港近2000柜。
萨斯喀彻温省最大油籽出口商CanAgra发内部信,要求延迟支付种植补贴;阿尔伯塔农贷协会暂停五个农场的新年度放款;曼尼托巴省联合储运协会说,当地六成储粮点即将满仓,无法出货。
媒体报道农民焦虑,订单中断,港口积压,加税代价是国内经济先碎一角。中国这一转单,解决三件事:卡住加拿大,让澳大利亚吃甜头,向美国释放有其他选择的信号。
中国对澳采购本来还有戒备,2020年中澳关系冰点,煤、牛肉、葡萄酒几乎全面暂停。2023年底两国恢复交流,这次加拿大出事,澳大利亚接住机会。
中国没用长期合约,而是滚动采购,短期利好够澳洲吃饱。7月15日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与中方会晤,发布联合成果声明,农业部长公开表示重启中国市场是澳洲农民最大胜利。中国贸易报报道,中国企业家链接澳新之旅,满怀诚意谈合作,漂洋过海拓市场。
7月17日国际在线文章说,中澳自贸十周年,双方合作越走越宽。7月14日中国网外媒观察,澳总理访华,在不确定性中寻求与中国务实合作。这招系统性调整,中国不靠口号,用市场规则出牌。
加拿大内伤显现,盟友反噬加剧孤立
加拿大加税动作果断,背后没底气。7月国内不满情绪以来迅速聚集,反对党提交动议,要求就对华关税举行特别听证。
多伦多、温尼伯、雷吉纳等地出现请愿,反对盲目追随美国,不是职业政客,而是农场主、卡车司机、加工厂工人。这些人一生投票不多,但每次可能左右高层更替。
钢铁行业依赖中国半成品,加税后成本升,企业放话转向东南亚采购,给自己加负担。后果不只报表,还在选票上。加中关系近年波折,华为案后没恢复稳定。
中国曾表示不接受以安全为由搞技术霸凌,如今钢铁农产起风波,加拿大社会对华认知撕裂。一边依赖中国市场,一边惧怕美国政治压力,两边都不敢得罪,结果两边出问题。
特朗普思路简单,谁进美国市场先交保护费,日本德国都被盯上,加拿大低头换不来公平待遇。加拿大贸易损失、内部分裂、外交孤立、产业反噬,一圈下来没人替它说话。更可怕的是,政客没认错勇气。澳大利亚上位,中国出牌精准,谁赢谁输已见分晓。
中加裂痕,最开心是澳大利亚。早在2020年,中澳关系低谷,这次加拿大踩坑,澳大利亚接单370亿,大豆、谷物、矿产全开绿灯。中国企业滚动采购,不是把蛋全放一个篮子。澳洲比加拿大现实得多。
加拿大还在等美国点头,可特朗普不松口,中国不搭理,剩下内耗烂账。这账迟早从加拿大政府头上算。贸易战连环反应,不是偶然,是国际贸易结构真实演习。
中国用订单调结构,你针对我产品,我就转单别人。你想占便宜,我让你卖不出去。你以为外交博弈,我用市场让你输得没脾气。
中国市场大,别人靠得多,但中方懂怎么用话语权出牌。澳大利亚这次拿到订单,摸清生存方式。加拿大面临损失分裂,无人辩护。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