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日本低头签下新贸易协议,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敲山震虎的手腕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份协议乍看像是在继续贴美国冷屁股,实际上,,比40年前那场著名的 协议更扎心。从金额到条件,没有哪一条是真正为日本考虑。
美国高调宣布收获5500亿美元日本投资,还信誓旦旦保证带来数十万岗位。只不过实际操作下来,这笔巨款绝大部分又回流进美国人的腰包,唯一剩下的就是日本账册上的空白和企业无声的内耗。
更让人吃惊的是大米市场终于命运逆转,日本自己培养多年的农业屏障一朝瓦解,北海道种植户的光鲜日子成了过去式。说是全球化,其实就是能收割多少割多少,日本农民瞬间明白了什么叫弱肉强食。
汽车领域羊入虎口也没有例外。本来15%汽车关税已算美国仁慈,向来精明的丰田、日产却不得不在国内减产裁员,扩大美国工厂。日系车企原本引以为傲的本土根基这下也松动了。
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还在于,协议公布前特朗普接连放冷箭,市场一跌再跌,新闻一出,却有人把苛刻条款看作松了一口气,仿佛陷在火坑中捞起一块未烤焦的炭就能安慰自己。这种被恐惧裹挟出来的认命,多少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
曾经的日本,在1980年代还是充满自信的经济巨兽,如今却只能围着燃油车产业这根独苗转圈。新能源风暴已经席卷全球,日本现在的位置尴尬到极点——想守护最后一点工业优势,却还是被美国盯得死死的。
美方吃相不改,表面做派厚颜无比,不带丝毫遮掩。汽车利润要归美国,研发和产能必须西进,表里如一地索取。对日本而言,这不仅是产业的缩水,更是国家自信的大溃败。
更糟糕的是货币的麻烦。过去宽松印下的日元,本能借道投资出去牵线搭桥。现在资本回流,通胀喉咙卡得难受。协议新要求再加剧汇率升值,资金出路越压越窄。
日美双边的角力,早已超越贸易层面,盟友之间的信任开始断裂。韩国人看得真切:日本跪下,韩国就没得谈。菲律宾同一天签署新协议,内容更惨烈,零关税反收19%报复税。美式同盟从安保保护费到贸易保护费一样都逃不过,各国心知肚明,只是无可奈何。
当前局势下,谁该偷笑?供应链变阵,中国企业或许迎来新机会,争不到欧美大生意,却有望拿下日企被挤出的订单。新一轮产业洗牌,不是日本期望的蓝图,倒是中国制造的又一次蝶变。
日本政坛面对现实也说不出理想主义的话了。首相石破茂被围攻压力山大,面对国会甚至有了辞职念头。这种体会,大概只有那个 协定后在LV店疯狂抢购的日本主妇能理解吧。历史押韵得惊人,悲剧主角甚至还没换过批次。
四十年轮回,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更加 裸的财富转移与话语权剥夺。美国用屡试不爽的老路子,把日本套牢得越来越深。谁还能讲日本可以说不?现实一次次打碎幻想,让所有人都看清大国游戏里主仆关系的本质。
这一次,可能真的不是又一个失去的三十年”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