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8 分)
【参考答案】
特点: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规范执法;礼、法、孝结合;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
评价: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维护封建统治;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12 分)
【参考答案】
变化:从依照明律和旧制到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
意义:法律与教化并重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维护法律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是有力的统治工具。
17.(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
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18-19 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10 分)
【参考答案】
背景:①从没有透视法到透视法的萌发:古代希腊众多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古希腊哲学家倡导用理性认识和解释世界;几何学达到较高水平;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②从透视法的萌发到基本弃之不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古时期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教会在中古西欧势力强大,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教会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其所用。③从透视法基本弃之不用到在欧洲蓬勃发展: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崇尚理性;科学革命。④运用透视法的画派与其他画派并行发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照相机的出现;新的艺术思潮出现。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10 分)
【参考答案】
方法:唯物史观的指导;围绕一个历史事物展开;特定的历史时空定位,时序清晰,前后关联紧密;历史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相对完整,逻辑清晰;史实具体,史论结合;结构合理,语言简清流畅。图文配合。
18.(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 年 9 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 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参考答案】
示例一:
历史主题:天津:近代北方经济重镇
具体史实:①天津是洋务运动在北方的中心。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天津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②天津是近代重要商埠之一。1860年,天津开埠通商,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重要商埠。创办近代银行,发行股票等。③天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之地。20世纪初开办的天津永利碱厂是中国最早的制碱厂,自主创新“侯氏制碱法”。
由上述史实可见,天津得近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重镇。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承至今。
示例二:
历史主题:天津:迈向现代化的都市
具体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通商,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天津机器局等洋务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放战争时期,以平津战役收官的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相继开放天津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吸引外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天津见证一辈国人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家国情怀。值此新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于天津举办赛事临此佳地,恰逢其时。
示例三:
历史主题:北京:见证民族复兴的古都
围绕该主题举出具体史实:北京是五四运动的中心。1919 年北京大学等学校青年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齐集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北京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1949 年开国大典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再次成为新中国首都。北京是改革开放的摇篮。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由上述史实可见,北京处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潮头,成为见证民族复兴的古都。这种家国情怀传承至今。
示例四:
历史主题:上海:开放的经济大都市
具体史实:①上海是洋务运动在南方的中心。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②上海是近代重要商埠之一。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③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先驱。1990 年,上海开发浦东新区,吸引外资、技术,出口产品。2010年承办第 41 届世界博览会。
由上述史实可见,上海得风气之先,成为开放的经济大都市。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承至今。
示例五:
历史主题:南京:旧邦新生的代表
具体史实:①南京见证太平天国的鼎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于此发动北伐、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南京见证辛亥革命的胜利。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③南京见证解放战争的收官。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由上述史实可见,南京几度钟山风雨,成为旧邦新生的代表。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传承至今。
示例六:
历史主题:广州:民族民主的先锋
具体史实:①广州是鸦片战争的前线。1840 年,为应对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自发大规模抵抗英军侵略。②广州是民主革命的先驱。1911 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③广州是国民革命的潮头。1924 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国共两党创办军队,东征、北伐。由上述史实可见,广州勇立历史潮头,成为民族民主的先锋。这种家国情怀传承至今。
示例七:
历史主题:武汉:英雄的城市
围绕该主题举出具体史实:①武汉是辛亥革命的见证。1911年,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脱离清政府独立。②武汉是全面抗日的战场。1938年,武汉会战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③武汉是抗击新冠的前线。武汉成为抗疫第一线,迅速实现“清零”,钟南山评价,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由上述史实可见,武汉勇立历史潮头,一直以来都是英雄的城市。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传承至今。
示例八:
历史主题:汉口:时代的先锋
具体史实:①1917 年,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收回德、奥在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1927 年 2 月,随着国民革命开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③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方针。
由上述史实可见,汉口迎立历史潮头,成为时代的先锋。这种开拓担当的精神传承至今。
示例九:
历史主题: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具体史实: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驻延安,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敌后战场,建设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经济上,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改善根据地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经济干部。政治上,以“三三制”为代表的民主政权建设,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各阶级共同抗战,也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思想上,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作《论持久战》,科学论证了“持久战”理论。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团结。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必将指引赛事取得圆满成功。
示例十:
历史主题: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具体史实::]①西柏坡是土地改革的先驱。1947 年,中共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②西柏坡是解放战争的农村指挥部。1948-1949 年,战略决战阶段,中共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主力。③西柏坡是新中国的摇篮。1949 年,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农村转向城市,提出“两个务必”。
由上述史实可见,西柏坡是中国革命胜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种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传承至今。
示例十一:
历史主题:重庆:稳固的大后方
具体史实:①重庆是西南的重要商埠之一。《马关条约》签订后,重庆开埠通商口岸,逐渐发展成为西南重要商埠,于此设厂制造。②重庆是抗日战争的战时陪都。工业、高校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战后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于此召开。③重庆是三线建设的大后方。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等三线地区,增强了国防能力,改善了工业布局。
由上述史实可见,重庆服从国家安排,成为稳固的大后方。这种家国情怀传承至今。
注:18 题参考答案示例 2-11 内容来自“天津高考历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