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国大豆因为贸易摩擦暂别中国市场,巴西本该稳稳接住这波红利,却偏偏把中国这个大客户当冤大头坐地起价。结果中国买家一点不拖泥带水,两天内就把 130 万吨订单转给阿根廷,让巴西到手的 “肥肉” 瞬间凉透,豆农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悔得肠子都青了。
今年 5 月,美国又把农产品卷进贸易摩擦,动不动就用关税 “卡脖子”,中国干脆按下美国大豆的 “暂停键”,之后就没再大规模采购。全球能撑起中国大豆需求的主产区本就不多,巴西一下子成了最大赢家。
从中国海关数据就能看出来,今年前 8 个月,中国买了 7300 多万吨大豆,71.6% 都来自巴西,美国份额只剩 20% 出头,几乎被挤出主要供应队列。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乐坏了,按这势头,今年对中国大豆出口能冲到 1.1 亿吨,妥妥的历史新高。那会儿巴西卖家春风得意,要知道中国为了稳供应,这些年在巴西砸了不少钱建仓库、修铁路港口,物流比其他国家顺畅得多。
可手里的订单一多,巴西卖家心态就飘了。他们觉得中国离了巴西大豆就转不动,自己攥的不是普通订单,而是 “大豆王牌”。不少人私下盘算:反正中国没别的好选择,今年出口量肯定破纪录,该想的不是稳住合作,而是怎么多赚点 “快钱”。
可他们没料到,这个贪心念头,后来直接砸了自己的饭碗。
巴西很快就动了 “歪主意”—— 涨价。英国《金融时报》曝出,巴西巴拉那瓜港的大豆,一吨比美国墨西哥湾的货贵了 66.1 美元,溢价创近四年最高。到 10 月上旬,有些公司溢价金飙到一蒲式耳 270 美分(一蒲式耳约 27 公斤),说是 “宰客” 一点不夸张。
更离谱的是,巴西卖家还玩起 “囤货惜售”。南美收获季快结束时,巴西已卖掉四分之三大豆库存,剩下的却死死捂在手里。小算盘很明显:等中美贸易摩擦再僵点,把价格炒高,再 “高价抛售” 狠赚一笔。他们敢这么做,是觉得中国没得选,刚停了美国货,就算涨价也只能硬着头皮买。
可他们完全没搞懂中国的采购逻辑:中国从来不会把 “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尤其是粮食这种关乎安全的物资,早定下 “巴西主导、多国补充” 的路子,只是巴西没把这些 “补充选项” 当回事。当时中国采购团队还找过巴西卖家谈价格,希望回到合理区间,可巴西态度强硬,觉得 “不愁卖”,根本不肯让步。
这下中国买家也没了耐心:你不想好好做生意,自然有别人想做。就在巴西忙着抬价囤货做发财梦时,隔壁阿根廷悄悄甩出王炸 ,9 月 22 号,阿根廷官方宣布暂时取消谷物出口预扣税,大豆出口税从 26% 降到 0。这一下,阿根廷大豆价格直接降一大截,跟巴西 “高价货” 比,性价比拉满。
消息一出来,中国买家立马行动。路透社从交易员那挖到内幕:中国当天就下了 10 船大豆订单,第二天又追加 10 船,短短两天敲定 130 万吨。这个数量可不小数,相当于中国平时月均大豆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而且 11 月就能装船,一点不耽误用。
更关键的是 “划算”, 用阿根廷大豆压榨,每吨能有 200 元人民币利润,比买巴西大豆划算多了。而且阿根廷报价实在,比芝加哥期货合约也就溢价 2 美元左右,跟巴西离谱的加价比,简直是 “良心价”。其实阿根廷这波政策也是 “抓住窗口期”,减税只到 10 月 31 日,而中国正好需要补库存,填补 11 月到明年 1 月的供应缺口。一方有需求,一方给实惠,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等巴西反应过来,中国和阿根廷早把订单细节敲定,连后悔的时间都没给。之前乐观预测 “全年出口破 1.1 亿吨” 的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这下再也提不起劲。130 万吨订单虽不是全部,却意味着中国的 “转向。
最惨的还是巴西豆农。有豆农直言:“当初跟着囤货涨价,以为中国没别的路可走,结果人家一转身就找到更便宜的,现在手里的豆子卖不出去,只能干着急。” 还有人算账:当初不抬价,按正常价格卖,早完成今年销售目标了,哪会像现在这样,看着阿根廷接订单,自己守着豆子发愁。
有网友说得好:“巴西这是把长期合作做成了一锤子买卖,放着安稳的钱不赚,非要贪那点溢价,丢了订单怪谁?” 在全球化市场里,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买家,要的从来不是 “只能选你”,而是 “你值得选”。巴西这次栽跟头,说到底就是贪心和误判,也给所有想 “宰大客户” 的卖家提了个醒:做买卖讲究细水长流,把别人当冤大头,最终只会丢了长期饭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