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揭露英法德真面目:高喊伊朗谈判背后,紧跟美国制裁脚步

点击次数:132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10 02:46:48
一边,是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大棒轰然落下。另一边,是华盛顿深夜里一笔20亿美金的军火单,悄悄盖了章。 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凑在一起,却勾勒出一幅荒诞至极的国际政治怪相。 最卖力推动制裁的,是英法德这三位欧洲老大哥。前一天还苦口婆心,劝伊

一边,是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大棒轰然落下。另一边,是华盛顿深夜里一笔20亿美金的军火单,悄悄盖了章。

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凑在一起,却勾勒出一幅荒诞至极的国际政治怪相。

最卖力推动制裁的,是英法德这三位欧洲老大哥。前一天还苦口婆心,劝伊朗坐下来好好谈。一转头,就跟着美国按下了制裁按钮。这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玩法,简直是把“虚伪”俩字刻在了脑门上。

欧洲演砸了的双簧戏

最让人膈应的,就是英法德全程表演的双面戏码。他们先是联名给联合国写信,非要启动一个叫“快速恢复制裁”的机制。理由?伊朗违反了2015年的伊核协议。

这个机制很霸道,30天内安理会要是通不过延长豁免,那以前那些老制裁就全部自动回来。果不其然,投票的时候,中俄想保住豁免,投了赞成。但架不住美英法那边人多,九票联手直接否了。

于是,武器禁运、资产冻结这些狠招,真的就来了。可就在这期间,欧洲的外交官们还在拼命演戏。德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一脸恳切地说:“关键是伊朗不能有核武器,我们还愿意谈新协议。”

可制裁一生效,立马换了副嘴脸。三国外长发联合声明,一边说制裁必须执行,一边又催伊朗别闹事。这操作,等于嘴上喊着“门没关”,手上却用制裁把门框都给焊死了。伊朗那边直接点破:这就是滥用规则,压根没想好好谈。

其实伊朗不是没给过台阶下。之前,他们都同意让联合国的核查人员回来了,这已经是最大的善意。可美国呢?得寸进尺。张口就要伊朗交出全部浓缩铀,换来的仅仅是三个月的制裁暂缓。

这条件,伊朗总统想都没想就拒了,直言“做梦”。而英法德呢?对美国这种流氓要求屁都不放一个,反而跟着指责伊朗,这偏心眼儿都快偏到天上去了。

安全原来是门好生意

就在欧洲上演这出外交闹剧的时候,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正在算一笔更大的账。制裁重启的第二天,美国国务院就批了。向德国和波兰出售价值20.1亿美元的先进导弹。

这笔钱花得太有讲究了。德国买的是AMRAAM导弹,这可不是啥防御装备。这是美军用来在几十公里外,猎杀对方战斗机的主力家伙。

波兰买的是“标枪”反坦克导弹,这玩意儿在俄乌冲突里一战成名,是地面坦克的噩梦。把这两种进攻性武器卖给欧洲最重要的两个盟友,时间点卡得这么准,说这是巧合,谁信?

信号再明白不过了:局势紧张了吧?你们需要更强的家伙来“保护自己”。这套剧本,欧洲人熟得很。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各国突然发现自己家底都空了。恐慌立刻变成了雪片一样的订单,飞向美国。

那一年,美国对欧洲的军售额直接翻倍。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军火巨头的股价,疯涨了三成多。战争的硝烟,成了华尔街财报上最漂亮的数字。现在,同样的套路又在中东复制了一遍,只不过引爆焦虑的导火索,换成了伊朗核问题。

一份被亲手撕毁的和平

想看懂今天的乱局,必须回到2015年。那时候,中美俄英法德六国跟伊朗,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搞定了历史性的伊核协议。伊朗答应限制核计划,换来国际社会解除制裁。

这本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暂时按住了中东这个火药桶。可这份脆弱的和平,在2018年被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亲手撕了。美国单方面退群,还对伊朗搞起了史上最狠的“极限施压”。

被掐住经济命脉的伊朗苦撑两年,也撂了挑子,宣布不再遵守协议里的核心条款。今年局势本来有点缓和,美伊私下里还谈了几轮。可到了6月,风向突变,美以联手空袭伊朗核设施的传闻满天飞,谈判彻底黄了。

伊朗一怒之下,关上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大门。这下,当初签协议的英法德坐不住了,最终选择动手制裁。华盛顿的表态更是充满了艺术感,一边说“外交是最好选择”,一边又强硬要求伊朗“必须真诚谈判”。

一个亲手撕毁协议、天天挥舞大棒的国家,它嘴里的“外交”和“真诚”,有几分可信度?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一针见血:你们自己都快脱离协议了,凭什么拿协议当幌子搞别人?

谁在为这场戏买单

国际上的明白人不少。俄罗斯外长直接说,制裁没用,俄方压根不会执行。但这出大戏里,最无辜、最倒霉的,还是伊朗的普通老百姓。

制裁一恢复,央行资产被冻结,石油也卖不出去了。本就紧巴巴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汇率天天跳水,物价跟着飞涨。一位50岁的工程师达里乌什说:“之前就够难了,现在更糟,超市里东西贵得离谱,生活水平比两三年前差远了。”

这些普通人的痛苦,从来不会出现在英法德那套冠冕堂皇的说辞里。他们眼里只有伊朗的核能力,没有伊朗人的饭碗。当然,英法德也有自己的苦衷,说到底还是得看美国的脸色。

欧洲企业怕美国的次级制裁,谁敢跟伊朗做生意,就可能被踢出美国市场,这对经济本就疲软的欧洲是巨大压力。同时,国内老百姓怕打仗推高油价,政客们就得摆出谈判的姿态;另一边,保守派又骂他们软弱,他们就只能靠制裁来堵悠悠之口。

笔者以为

可再难,也不能丢了最基本的诚信。2018年美国退群时,英法德还站出来反对,试图保护欧洲企业。如今却摇身一变,主动当起了制裁的推手。难怪伊朗媒体骂他们,从“抗议者”变成了“帮凶”。

这种规则对自己有用就拿来用,没用就扔到一边的做法,不仅让欧洲的国际信誉扫地,更把伊核问题彻底逼进了死胡同。美国通过塑造一个地区威胁,既能把盟友更紧地绑上自己的战车,又能确保军火生意源源不断,这套“养寇自重”的策略,玩得是炉火纯青。

但伊核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制裁能解决的,而是信任。信任,要靠平等的对话一点点建立,而不是靠这种一边打一边谈的流氓手段来消耗。

在这场游戏中,维持一种可控的紧张,似乎比真正的和平,更能满足某些国家的利益。只是到头来,不光伊朗难受,欧洲自己恐怕也要吞下能源涨价和地区动荡的苦果。这笔账,长远看,一点都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