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与奇才的交易达成,卡姆·惠特莫尔正式离队。
休斯顿用这位2023年的20号秀,换来两个次轮签:2026年来自公牛,2029年属于国王。
这笔交易看似平淡,背后却暗流汹涌。
交易导火索直指火箭休赛期的锋线升级。
杜兰特与芬尼·史密斯的加盟,让原本拥挤的锋线彻底饱和。
球队目标明确:冲冠需要即战力,而非等待新人成长。
惠特莫尔阵营嗅到危机,主动提出交易申请——他们认定,留队机会已趋近于零。
乌度卡的“抢救行动”持续了整整两年。
他将白魔下放发展联盟,反复沟通团队理念,甚至公开喊话要求其提升防守专注度。
但裂痕难以弥合。
白魔在替补席用毛巾捂脸拒绝庆祝队友得分,防守端情绪化漏人,进攻选择屡遭诟病。
乌度卡最终摊牌:无法为他在轮换中找到位置。
“团队优先”的要求,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交易桌上并非冷清。
七支球队参与竞价,湖人、国王均在列。
太阳曾有机会在杜兰特交易中接手白魔,但管理层仅用五秒就否决提案,转而索要更多次轮签。
太阳媒体直言:“他只会单打,不符合建队逻辑。 ”
湖人跟队记者更嘲讽:“惋惜没换到他的人,该检查脑子。 ”
市场反馈残酷:多数球队视其为高风险资产。
火箭却选择了最“不精明”的方案。
他们拒绝更高报价,将白魔送往奇才,仅换回两个次轮签。
原因有三:奇才承诺首发位置,释放其进攻潜能;马里兰州奥登顿是白魔家乡,奇才主场距此仅30分钟车程;更关键的是,2023年选秀夜,奇才曾试图向上交易首轮签截胡白魔,却因操作失败抱憾。
“送他去需要他的地方”,火箭管理层如此定义这笔交易。
奇才的算盘打得响亮。
付出两个次轮签,换来一位首发场均20+6的潜力股(白魔生涯首发场次数据)。
他们正组建联盟最年轻军团:萨尔、库利巴利、特雷·约翰逊等11名球员,平均年龄仅20.6岁。
白魔将与这群青年才俊掀起风暴,而奇才2026年还握有高顺位选秀权。
《福布斯》评价:“次轮签从未如此超值。 ”
火箭的14+2豪阵尘埃落定。
范弗利特、阿门、杜兰特、小史密斯、申京组成首发,芬尼·史密斯、伊森等九人坐镇替补席。
冲冠拼图集结完毕,白魔的篇章已成过往。
但休斯顿的告别方式,依然留下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