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资圈所有人都在为1.2万亿的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沸腾时,
7月30日的股市却泼了一盆透心凉的冰水。
中国电建、东方电气这些千亿巨头,短短一天就蒸发了几十亿市值。
最惨的是中钨高新,股价直接被按死在跌停板上。
不是说这是超级工程吗?
怎么还没赚到钱,股票就先崩了?
这盆冷水背后,藏着两个让很多人没料到的残酷现实。
现实第一刀砍在了时间上。
雅江水电工程体量确实惊人,总投资1.2万亿,相当于西藏全区30年的GDP总和。
但问题在于——它要建多久?
官方口径是十年起跳。
这意味着哪怕再大的蛋糕,也要切成极薄的小片才能咽下去。
看看中国电建去年的收入就明白了。
2024年全年营收6346亿。
雅江项目就算每年分给它500亿订单(这已经是乐观估计),也就够它营收增长7.9%。
对二级市场来说,这种增速撑不起近期凶猛的涨幅。
更别提7月刚开工的工程,真正产生利润可能要到两年后。
中国能建的情况更典型。
两个月前股价才2块多,借着雅江概念直接飙上3.5元。
但细看业务结构,它在水电施工领域的占比还不到20%。
当股民们喊着“万亿工程龙头”时,公司内部人士却在悄悄提醒:
现在涨得确实有点急。
现实第二刀更狠——涨过头了总要还债。
以中国电建为例,从7月23日到28日,硬生生拉了四个涨停板。
417亿股本的庞然大物玩连续涨停,在A股历史上都少见。
市值冲破千亿那天的盘后数据显示,量化资金在涨停板砸货超过3亿。
小票的透支现象更赤裸。
做民爆的保利联合,从7月18日最低6.8元涨到7月29日最高10.15元。
十天涨了49%,把2027年的预期都打满了。
结果施工方曝出消息:
雅江项目爆破招标还没开始呢。
最讽刺的是中钨高新。
作为硬质合金龙头,它被券商包装成“水电工程刀具核心供应商”。
研报里写着水轮机叶片切割需要特种刀具,仿佛中钨要接下大单。
真相却是工程机械用刀具仅占公司营收的12%。
当散户疯狂冲进去时,机构席位在7月29日净卖出8400万。
板块里也有幸存者。
西藏天路就是例外。
这家占西藏水泥市场65%份额的公司,7月30日股价反而逆势涨了5.6%。
它逃过一劫的逻辑很现实——不论工程进度快慢,高原上盖电站总得先买水泥。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包钢股份身上。
之前市场炒作水电概念时它毫无动静。
直到有施工企业透露:“雅江泄洪洞要用包钢的耐蚀钢板”。
消息一出,原本躺在地板上的股价两天反弹11%。
更稳的是高争民爆。
虽然也随板块跌了1.8%,但跌幅远小于同行。
道理很简单:在西藏搞爆破作业,90%的炸药都得找它买。
这种确定性让资金愿意留守。
真正值得玩味的是东方电气。
尽管水轮机组订单已经排到954亿,30日依然被砸下去3.37%。
有基金经理道破天机:
“预期打得这么满,但凡招标节奏慢点,股价就得杀估值。 ”
中国能建的盘口暴露更多问题。
7月29日第三个涨停板被砸开后,成交额暴增到28.7亿。
交易所龙虎榜显示,前五卖方清一色是机构专用席位。
恐慌情绪甚至蔓延到边缘个股。
做锂盐的雅化集团与水电毫无关系,只因为注册地在四川,就被游资当作概念股炒作。
等到资金撤退时,它成了跌幅榜上最冤的标的——单日暴跌5.97%。
最真实的压力来自上市公司自己。
7月30日晚间,深水规院紧急发布公告称:“公司未参与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 ”
同样慌乱的还有华新水泥:“目前西藏地区业务收入占比较小,存在不确定性。”
雅江水电板块的资金动向撕开最后遮羞布。
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30日全天板块净流出3.2亿元。
其中中国电建单只个股被抛售1.8亿。
下午两点半的盘面更能说明问题。
当中国电建跌幅扩大到5%时,分时成交明细里突然连续出现万手抛单。
买单却多是几十手的散单。
回头看这场集体大跌。
当一万两千亿的宏大叙事撞上真实的资本市场。
支撑预期兑现的从来不是故事。
是订单落地的速度。
是财报增长的幅度。
更是股价有没有提前吃完未来的饭。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