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华人移民越来越多,可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跨族恋爱的华人情侣,怎么总像“稀有物种”?为什么我们宁愿找同族伴侣,也不愿跨过文化那道“坎”?是文化差异太大,还是我们太“念旧”?
走在多伦多的唐人街,总能看到华人情侣手牵手逛超市,挑着青菜、买着卤味,连说话的语气都带着股子热乎劲;可白人伴侣的身影,却像冬天的蚊子——少见得很。有网友统计,加拿大华人中,超过七成选择和同族结婚,跨族恋爱的比例,连三成都说不上。这不是“排外”,而是藏在生活里的那些“小别扭”,慢慢把人推回了“熟悉的圈子”。
吃,是最直观的障碍。有网友吐槽,带白人对象去吃家乡的“硬菜”——臭豆腐、猪大肠、鸡胗,对方捏着鼻子皱着眉,半天不敢下嘴,还问“这东西真的能吃?”;反过来,白人喜欢的生鱼片、冷沙拉,咱们吃多了也觉得“没味道”,总想着“要是有碗热汤就好了”。连吃饭都得互相迁就,恋爱的热情,说不定都被“今天吃什么”磨没了。就像有人说的,“吃不到一起,生活趣味少了一大半”——这话听着俗,可句句都是实话。
除了吃,生活里的小细节更让人头疼。有华女说,找了个白人男友,每次约会都要AA制,连买杯咖啡都要算得清清楚楚,她觉得“太生分”,可对方却觉得“这是尊重”;还有人说,白人的“直爽”有时候像“没脑子”,比如你说“没关系”,他真的就“算了”,完全不懂“委婉”是什么意思。这些细节堆在一起,比文化差异更让人累——就像穿了双不合脚的鞋,明明看起来好可走两步就磨得脚疼。
最根本的,还是“习惯”。跟同族的人在一起,不用解释“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为什么清明要扫墓”,不用教他“怎么用筷子”“怎么说吉祥话”。就像回到家吃妈妈做的饭,不用说话都觉得安心。有网友说,“接触多了白人,才发现人都差不多,可还是跟自己人在一起舒服”——这种舒服,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认同,是不用“翻译”的默契。
有人说,华女找白男的情况稍微多一点,可华男找西女的,简直像“熊猫”。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华男的“含蓄”,跟西女的“直接”不太合拍;也许是因为文化影响力的问题,咱们的文化还没让西方女性“着迷”到愿意跨越差异。就像有网友说的,“等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了,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更大了,说不定华男西女的组合会多起来”——这话里,藏着对文化自信的期待。
老话说“民以食为天”,爱情里的“天”,就是彼此的习惯和认同。我们不是不愿意跨族恋爱,而是不愿意为了“新鲜”放弃“舒服”。也许未来,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强,更多白人会愿意学中文、吃中餐、懂我们的节日,到那时候,跨族恋爱的“坎”会变浅。可无论怎样,爱情的本质从来没变——找一个能一起吃好饭、聊得来、懂你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你说,对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