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已宣布从8月1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巴西等多国加征30%-50%的关税。华尔街机构(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集体看涨黄金,预测年底金价可能达3700-3800美元,甚至极端情况下突破4000美元。这主要因为关税政策推高了美国通胀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促使避险资金涌入黄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购金需求激增(5月达31吨)和ETF资金流入也支撑了金价。
关于关税对美国的影响,从经济模型看,德国汉堡商业银行的分析指出,对欧盟加征关税对美国自身的负面影响其实大于欧元区。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推高美国通胀,侵蚀居民购买力(消费占美国GDP的70%);二是增加企业供应链成本,尤其损害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制造业;三是可能引发盟友报复,形成贸易战恶性循环。例如欧盟已准备对200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法国《国际邮报》还提到,关税对弱势经济体(如非洲莱索托)造成"国家紧急状态"级冲击,失业率超30%,这反噬全球供应链稳定。因此综合看,关税对美国弊大于利。
对于中国的影响,从海关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3%,二季度因关税加码降幅扩大至20.8%。但有两个缓冲因素:一是中国出口结构多元化,6月进出口值已回升至3500亿元(同比降幅收窄);二是内需政策发力,二季度设备、零部件及消费品进口增长拉动进口回暖。中国正通过"双循环"战略加速出口转内销和新兴市场开拓,例如对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进口增长超10%,这缓解了部分过剩压力。因此关税对中国产能的冲击是结构性的而非全局性,更多倒逼产业升级而非单纯加剧过剩。
最后聚焦芯片领域的中美差距。当前核心差距在三个方面:一是制程工艺(美国3nm量产vs中国14nm量产);二是设备材料(EUV光刻机禁运、EDA软件垄断);三是生态体系(美国主导x86/ARM架构)。乐观预测中,若光刻机等"卡脖子"技术突破(如清华SSMB-EUV方案),中国可能在10-15年追平7nm及以下制程;但保守估计需20年以上,尤其若美国持续制裁,可能长期停滞在14nm。黄仁勋提到中国芯片"仅落后一代"的观点需辩证看待——华为在设计中端芯片有竞争力,但制造端依赖中芯国际,受限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成熟制程(28nm以上)扩张迅猛,预计2025年占全球产能40%,这构成差异化优势。